翻页 夜间
天意文学 > 地缘看世界 > 第78节
日期:2009-09-2422:00:32
  
  昨天我们为掸邦高原那几个割据政权取了个名字,叫“缅共三角区”。从这几个区域的位置和民族构成可以看出,意识形态在这其中并未直到决定性的作用。萨尔温江和中国才是他们的地缘保护者。
  可能有朋友会奇怪,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我只提出掸邦高原上的三个特区,而忽略了位于克钦邦的第三特区。别急,我们马上会看到这个“缅共”中的异类出场。
  注:在前面那张〈中缅边境政治格局图〉,大家可能比较清楚的看清楚这一区域的地形(为了突出萨尔温江,我将掸邦处理成白色。这一区域的地形大家都清楚,是高原地带)。现在我们在平面的政区图上再把这四个特区标出,大家可以更清楚的看到他们的地缘位置。
  
  
  日期:2009-09-2422:12:07
  
  对于这个“第三特区”想必大家都已经看过他的背景资料了。他的特别之处在于,前三个特区都是位于横断山脉的南部边境上。换句话说,都是华夏文明经过长期渗透而已经汉化了的区域。这种民族文化上的基础,使得他们很自然的成为上世纪6、7时年代输出革命的不二地点。也正是由于这一地区的特殊地缘位置,以至于中国至今仍能对他们保持足够的影响力。
  而高黎贡山以西的缅北地区(克钦邦),情况就不一样了。华夏文明在这里由于高山的阻隔,当地的少数民族并未开始汉化。尽管在历史上中央帝国也曾多次册封过当地部族首领,但直到西方殖民者开始打破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平衡时,做为封建王朝最后的代表——清,也仅仅来得急将横断山脉地区大部改土归流,纳入帝国的核心区。如果东亚的古典文明能够再持续500年,也许缅北地区有可能会初步汉化。可惜历史并没有再给中央帝国这个机会了。
  
  日期:2009-09-2422:19:25
  
  事实上在英国人进入中南半岛的时候,缅北地区基本是保持一个独立的状态,东南的华夏文明固然未能成功参入这一地区,南边位于伊诺瓦底江中下流的缅甸本部事实上也未能控制这一地区。
  由于未能与周边更高一级的文明相融合,因此当已经现代化了的英国人强势进入这一区域时,这些生活在山地森林中的部族很容易接受了他们的影响。最终在文化上的表现是,当地的部族大都接受了基督教,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克钦族”了。
  日期:2009-09-2422:54:30
  
  “缅共三角区”之所以能够形成,是缘于地缘上的原因(包括因为地缘而形成的文化共通性)。这块区域在意识形态占优的时代,固然可以成为政治家们炫耀的资本。但事实上,它对于整个中国在中南半岛的地缘战略并没有实质上的作用。即使将这一三角地区完全纳入中国国土,也无非是让中国的国境线再向南推进了一些,政治上的意义更多的是适合种罂粟的地区又少了一块。
  让“缅共三角区”独立,成为中缅之间的缓冲国也是一个看似不错的选择,正如俄国人对外蒙地区所做的那样。我们并不用怀疑中国有这样的能力,但问题是这样做究竟有没有必要。事实上无论这一区域是完全为缅甸本部所占,还是完全为西方势力所渗透,缅甸本身都不可能发生象中俄之间那样的对抗。也就是说缅甸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不可能会对中国造成大的威协。为这样一个国家设立缓冲国,并没有战略上的必要。
  
  当然如果中国最终能够通过这一区域获得印度洋上的出海口,那就另当别论了。要想做到这一点,中国必须对掸邦高原南部的克伦尼邦——克伦邦——孟邦有足够的把握。不过由于地缘上的原因,中央帝国一直对那一区域没有什么影响。由于这几个邦位于缅甸的边缘地区,又靠近印度洋,美—英联盟也一直试图加深在这几个边缘地区的影响力。中国在在这一区域与海洋国家展开竞争的话,并没有地缘上的优势。
  
  之前我曾经把《第一滴血4》里面帮助史泰龙的民族,误认为北部的克钦族了,其实上他们是克伦族(后来有朋友帮忙纠正了)。当时写的时候主要是基于对那部片子的记忆。事实上如果我当时再细致一点,对克钦邦的位置稍加注意一点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尽管在殖民时期,英国人成功的用宗教对克钦邦进行了渗透。但就目前的政治格局来说,能够对这一区域展开地缘影响的,只有中、缅、印(如果中印公路开通的话,印度的影响才会显现出来)。因此史泰龙在先进泰国和印度洋的克伦邦获得亲西方的武装力量支援,才是符合逻辑和现实的。
  
  再贴一下《缅甸行政地形图》,以让大家对刚才的分析能有直观上的了解。
  
  日期:2009-09-2423:17:55
  
  目前的情况上,中国即使能通过控制缅共三角区——南佤地区与克伦尼邦连通,但也没有大的机会继续向南渗透了(即使这几个区域能够倒向中国并为中国所控制,缅甸本部也不会坐视马来半岛上的突出部被切断。必然的选择是完全倒向西方,最终中国仍然无法真正在此立足)因此如果想获得印度洋的出海口,现实的选择是同缅甸本部合作。这样中国对于“缅共三角区”态度就变得有些暧昧了。
  
  一方面中国并不希望因为对这一区域的公开支持而与缅甸政府决裂;另一方面无论是出于民族感情,还是牵制缅甸政府的需要,中国也不可能放弃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因此让这一区域成为缅甸的国中之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即使将来缅甸真的走上的所谓“民主”的道路。在联邦的体制下,“缅共三角区”也有很大可能获得半独立的地位(真正的联邦体制也正是如此,昴山也正是打着这这一招牌而获得市场的)。当然从长期来看,保持独立的武装的可能性不大(丨警丨察部队除外)。中国需要做的就是继续在经济和文化上保持对他们的影响力。另外在通过政治手段政让“缅共三角区”脱离掸邦,独立获得“邦”的地位。
  
  目前看来,势力最大的“佤邦”的政治目的正是在缅甸内部获得“邦”的地位,成为与缅甸本部七省平等的政治体(果敢和815太小,最好的选择是并入佤邦)。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这种设想实现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基于前面的分析,中国应当会全力支持佤邦的这种想法,至于用什么方法,则不是本贴所要解决的了(佤邦的这种想法是自己想出来的,还是由北京方面规划的只能依靠诸位的想象力了)
  
  日期:2009-09-2423:28:55
  
  对于中缅边境的南部,中国的战略方向应该说在我们的分析当中已经明确了。这时我们需要将视线投向缅北地区也就是“克钦邦”了。
  前面已经说过,历史上中国在这一区域的文化渗透并不深。但这并不代表中国不能在这里发挥影响力。毕竟出于地缘上的联系,景颇族在中国境内也有12万人,相比缅北的60万“克钦人”(克钦人对自己的称呼仍是景颇人),这一比例足以产生北京方面所需要的影响了。
  日期:2009-09-2500:09:3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