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到中南半岛,相信很多朋友第一个想到的不是缅甸,而是越南(当然也有人会想到那香艳无边的泰国)。的确这个与中国纠葛了千年的狭长小国,对很多人来说即熟悉,又陌生。下面我们就从地缘的角度分析一下越南和中越关系。
首先还是让我们从全景的角度观察一下越南相对中国的地理位置。上图
日期:2009-09-2821:55:54
在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南半岛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三个,即缅甸、老挝、越南。其中老挝立国的时间较晚,长期处于其他国家的附庸状态,因此于中国来说,地缘关系不大。
现在由于印度洋的关系及果敢问题的浮出水面,缅甸对于中国的地缘意义逐渐为大家所重视。但从历史上来说,中国与中南半岛的关系史,很大程度就是一部中越关系史。即使是在1949年以后,越南也在中国的外交史上占有重要的一环。这其中有恩有怨,不是一两句话能说的清的。今天仅从地缘的角度解读一下为什么中越之间会有这么多纠葛。
日期:2009-09-2821:59:01
目前中越之间的主要问题在于南海,关于这一部分在南海部分已经有了较详细的解读,因此不再重复。今天的重点在于双方陆地上的地缘关系,在长达两千年的历史当中,双方的主要矛盾与交流也是在陆地上的。
日期:2009-09-2822:00:10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越南的地理情况。
附:越南地形图
日期:2009-09-2822:05:12
越南的地形情况可以用“挑担子”来形容,即两头大,中间细。两头分别是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和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这两大平原也是越南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
中间则为有“中南半岛屋脊”之称的长山山脉相连接。这条山脉靠近南海的一侧有少许的滨海平原成为沟通两大平原地区的主要通道。(山脉也是越南与老挝、柬埔寨之间的主要自然分界线)
日期:2009-09-2822:23:18
相信初看到越南地图的人都会有一个疑问,如此狭长的国家是如何形成的?起码从地缘的角度看,过于狭长的地形似乎不利于南北两大人口密集的三角洲地区相互沟通。另外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这种地形也很容易被外来的力量从中间切断。
事实上这种情况的确存在,相信大家都知道越南曾经被分为南北两部分。如果不是在中国的大力帮助之下,相信这种情况仍会持续到现在。
中国历史上也曾经多次出现南北分治的情况,之所以能够总是分而复合,原因很多,我们在本贴中也多次分析过了。当中有一个原因是南北两地区的结合面够宽,沟通的渠道够多。这种地缘结构使得历史上没有哪个政治家会认为中国会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而越南的情况就不同了,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和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长期分处于不同的文明。在历史上本来就不是一个整体,加之连接面过窄,假设当初的分裂情况再持续50年的话,两部分的离心力肯定会比现在的朝鲜半岛要强的多。
要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对越南目前领土的形成及历史结构做一个分析。
图:越南历史地形图
日期:2009-09-2822:37:20
说到越南,我们必须要谈一下他这个名字的来历了。其实越南这个名字的历史并不遥远,越南这个名字是1802年清-嘉庆皇帝所赐,之前自南宋起被称为“安南国”(唐朝在越南设立安南都护府,是此名的来历,正式名名称是南宋赐的)。再往前也有称之为“交趾国”的,来源则是汉朝在越南北部建立的“交趾郡”。至于为什么要清帝要赐“越南”这个名字,越南为什么又要换名,我们一会会说到。
日期:2009-09-2822:41:30
我们刚才已经说了,以越南的地形来看,在古典时期很难长期维持一个统一的国家。如果我们研究历史会发现,目前的越南国土在历史上的确是分为三块的。
日期:2009-09-2822:51:02
越南的北部以红河流域为主,历史上由于与中国之间没有高山的山脉作为阻隔,因此长期受北部华夏文化影响。当然这种影响除了自然的渗入以外,更多的是伴随着军事上的征服而流入的。在越南历史上将臣服于中央之国的历史称之为“北属时期”,出于民族自尊心,越南政府并不愿意提及这段历史,以至于很多越南的年青人对中国明以前的越南历史不甚了解。
从越南的角度当然有理由认为被中国统治的这段时间不甚光彩,但事实上也正是由于与华夏文明交流频繁,越南北部地区(主体民族中国称之为京族)得以吸收华夏的先进文化。这使得他们相对于中南半岛的其他民族更具有优势,以至于后来能够不继的向南扩充领土形成现在的国境线。
日期:2009-09-2822:58:04
我们在图上可以看到,越南北部的红河流域向南与长山山脉的沿海平原相连,一直到北纬16度时才出现高山阻隔(再往南,丘陵的密度就较高了)。这也使得立足于红河平原的京族长期以来的控制范围处于北纬16度以北地区。当然中央之国每次在越南的扩张行动也基本上止于此,即使偶尔依靠军事力量进入南部地区,也很快会退回来。
日期:2009-09-2823:10:17
在北纬16度以南至“湄公河三角洲”的这一地区,从地形上处于长山山脉南部,长山山脉在这一区域较北段稍宽,沿海伸出一些较低的丘陵,中间夹杂着一些小块的平原。这种相对复杂的地形,使得北部安南或华夏的军事力量在试图征服当地民族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由于这一地区的农业条件并不及北部的红河平原好,加上地处南洋群岛北上中国大陆的交通要道,因此占城文明的海洋属性较强。那个为美俄两大国魂牵梦萦的“金兰湾”也正在这一区域。
附:金兰湾位置示意图
日期:2009-09-2823:49:16
这一处在目前的越南国土中部的地区,在历史上长期为“占人”所占据,他们所建立的政权叫做“占国”。从族属上来看,占人与“南洋群岛”上的马来族同源。
这从地缘上也很好理解,做为南洋诸岛上的主要族群,马来族的海洋属性,使得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控制着马六甲海峡至中国东南沿海的海上航线。这条穿越“南中国海”的航线事实上分为东西两条。这主要是由于古典时期人类的远航能力还较弱,需要沿着海岸线前行,以获得补给。
附:古代南海航线图
日期:2009-09-2823:59:22
从这张《南海古代航线图》上可以看出,马来族正是随着南海的航线向东北方向逐步扩散的。处于西线的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由于属于南洋群岛,受大陆影响较小,因此都成为了马来族的覆盖范围。而东线的马来半岛南端,越南中部的“占城”地区做为航线重要的中补给地,也被马来族渗入。由于马来半岛南部离大陆过远,因此至今仍是以马来族为主。而越南中部则最终被北下的汉化民族“京族”所占据。
讲到这里要解释一下,这里所说的马来族主要是指古典时期已经形成文化的民族。实际上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按照这条路线进行迁移了。当然在大陆地区(包括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中南半岛),海洋属性的马来人(早期)遇到了大陆民族后并无优势,因此最终的势力范围集中于海岛地区。就现在我们所说的马来族来说,占城就是他们在大陆地区的最后据点。
今天只能到这了,祝大家晚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