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天意文学 > 地缘看世界 > 第103节
日期:2009-10-1611:26:02
  
  在这次中俄领导会晤所取得的成果当中,最让我惊诧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俄罗斯联邦运输部和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关于在俄罗斯联邦境内组织和发展快速及高速铁路运输的谅解备忘录》。这个文件的名字实在是太长了,但也明白无误的表达出一个信息——俄国人准备将它的生命线交给中国人打理了。
  在麦金德发表“:“谁统治了东欧,谁就统治了〈欧亚大陆中心地带〉;谁统治了〈欧亚大陆中心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世界”的著名论断时,他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已经可以通过铁路运输连接快速连接欧亚大陆,使之有机会成为一个整体。
  事实上麦金德做这个前提的时候,低估了游牧民族的机动性。最起码要欧洲文明成为世界的主导之前,蒙古人已经成功的实践过他的理论。当然,如果将欧洲游牧文化的发源地——东欧平原定义为“游牧西边缘地区”的话,那么蒙古高原就是与之相对应的“游牧东边缘地区”,也就是亚洲游牧文化的发源地。就历史上所能找到的案例(特别是蒙古帝国的建立)来说,从蒙古高原所发起的对“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所进行的统一战争远高于东欧平原。因此麦金德并不愿意提升蒙古高原的战略地位,只能说是“欧洲中心论”思想的作用。不过就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来说,麦金德的确有理由认为已经归属于欧洲文明圈的“东欧平原”才是真正的胜负手,特别是欧洲人已经用火车取代了游牧民族的战马时,你更加有理由相信一切都掌握在欧洲人手中。
  
  无论麦金德是否有意忽视亚洲在“世界岛”中的作用,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要想以东欧平原为中心控制整个“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机动性或者说强大的运输能力是第一要考虑的,唯有如此才能拉近东欧平原与远东地区的地缘关系。
  尽管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人类可以从空中通道成为另一种可能,但高昂的成本使得它的作用更多的是应用于紧急状态,而无法承担常规的地缘交流。海上的交通线当然是另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即使是北冰洋航线能够季节性的通航,将之运用于消化整个远东地区,仍然是不现实的。因此铁路仍然是俄国用来控制它的亚洲部分的生命线。
  日期:2009-10-1611:47:09
  
  基于铁路对于维持俄罗斯帝国的重要性,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建设及维护铁路网的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俄国人手中。纵然现在俄国的实力已经衰弱的必须从外部获取技术和支持,来打理它的生命线。但地缘上最大的竞争对手——中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仅仅是在两年前,中国国内仍在为即将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是采取日本、德国还是法国的技术而争论不休。最终的结果是日本的新干线被中国“和谐”。当然,从官方所发布的消息来看,中国在高速铁路技术上的“跨越式进步”仍是自力耕身的结果。因此即使你觉得那些“子丨弹丨头”眼熟,那列车头上所印刷的标志也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这就是“国产”的。
  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指责中国的技术人员没有做过努力,毕竟“中华之星”也曾经承载过所谓“民族工业的希望。不过当中国的发展需要与时间赛跑时,运用已经成熟的技术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前提是中国需要掌握其中的核心技术,从现有的情况来看,中国无疑是做到了。
  熟悉1949年以后中国工业史的人并不会为此而感到惊奇,对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来说,仿制已经成熟的工业产品,并由此获得技术是最为务实的方案。当然这并不妨碍中国有一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尖端技术。这一次对日本技术的引进无非是无数类似事件的翻版,所不同的是,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这种行为合法化了。或者说中国可以用自己的市场合法的交易到了其中的核心技术,事实上在很多领域中国一直在进行这种“以市场换技术”的交易。
  
  日期:2009-10-1613:50:33
  
  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在用技术换取中国的市场时,并非没有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锤子买卖。但中国市场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如果没有新的市场,那些高新技术所花费的巨额研发费用就无法摊薄。这在德国人对待磁悬浮技术的态度上也可以看出,由于这项顶尖的陆地运输技术至今无法市场化,研发所花费的巨额资金至今仍无法收回。中国曾经是他们最后的希望,最起码上海用德国人的技术铺设了一小段号称“世界第一条商用磁浮铁路”的线路,虽然一年上海政府要补贴几个亿,但重要的是它还活着。因此你可以理解当沪杭高铁交到建设的消息发布后,掌握这项技术的西门子公司有多么激动,这甚至可以说是他们唯一变现的机会。
  
  如果最终中国采用这一技术,那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绝不是成本方面的核算,而是希望以此掌握磁浮的核心技术。也正是因为此,德国的政治家并不愿意看到中国最终获得这项战略性的技术,不过这项技术的投资者们已经没有时间等待了。
  对于掌握核心技术的西方公司来说,危险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会过河拆桥,更大的危险在于中国可以用消化吸收的了技术,迅速抢占技术提供者的海外市场。俄国人在提供给中国军用飞机方面的技术时就碰到了类似的问题,在这次的高速铁路合作方面,俄国仍然是重要的参与者,只不过这次是做为市场的提供者出现,而中国仍然保持他原有的角色。
  我们也可以认为俄国希望象中国那样采用“先引进,后消化”的手段也提升自己在高速铁路建设方面的技术水平。但事实上如果俄国真要这样做,从技术的原发国引进会更合乎逻辑。对于日本人来说,是很乐意进入一个同样具有潜力的市场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