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9-1901:50:20
上述内容,只是从地缘的角度在解读日本为什么没有在西、北两线有更大的突破。其实日本之所以希望控制蒙古高原,最终还是为了占据中央之国的核心地区。因此在西线没有取得预定成果之后,突破燕山山脉成为日本在占据东北后的主要战略方向。如果从占据东北的角度来看,我们已经花费了大量时间分析的“下辽河平原”当然是日本控制整个东北地区的战略重点了。基于下辽河平原的地缘位置,以及地缘潜力,它也是张作霖父子控制区中的核心地区。而这个核心点就是位于“下辽河平原”东侧,辽东丘陵西侧的“奉天”,所谓“奉系军阀”之说也正是来源于此。“奉天”也就是现在的辽宁省省会沈阳(辽宁省当时也被叫作奉天省),也是当年满洲人入关之前的都城。在燕国控制下辽河平原时,他的地缘中心并不是在沈阳,而是在沈阳南面的“辽阳”。
就地缘中心的选择而言,每一个时代都有可能有所差别的,但“下辽河平原”这个地理单元的重要性,在二千多年当中却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日本在1931年9月18日将沈阳选择为攻击地点,也算得上是“掏心”战术了。支持日本这样做的地缘原因是:日本已经完全占据了朝鲜半岛,并在辽东半岛南端登陆成功。有这两个地缘支撑点,即使与东北军展开全面战争,日本也有信心迅速控制“下辽河平原”。当然,对于日本来说,事情的发展过于顺利。而占据了下辽河平原这块东北平原的核心地区后,日本等于切断了东北平原北部与华北平原的直接联系。如果俄国人愿意的话,他们可以象支持外蒙古那样,为黑龙江以南直至辽河流域的东北抗日力量提供战略支撑。但问题是俄国人现在还不想与日本人正面为敌,让那些游击作战的东北抗联力量,在失败后退入俄国境内休整一下,成为俄国人对“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所作的主要贡献。
日期:2010-09-1902:40:12
现在对于日本人来说,在强力控制了“下辽河平原”之后,位于下辽河平原和朝鲜半岛之间的“辽东半岛”也很自然的完全被纳入了控制范围。事实上,早在日清战争之后(1899年),日本人就已经控制了辽东半岛的南端,从清政府手中“租借”了这个拥有旅顺港的战略要地(现在大连市一带),后来在击败了俄国人的挑战之后,日本将这里叫作“关东州”。所谓的“关东”,指的就是山海关以东地区。如果大家仔细观察地形图的话,会发现整个东北地区,其实都在山海关所处的经度线以东。因此中国老百姓当时才会有“闯关东”之说,而日本在东北地区首先取得的桥头堡也因此而叫作“关东州”(关东军也是来源于此)。
如果从战略的角度看,日本在陆地上的渗透路线,是和当年的北亚、东北亚边缘民族如出一辙的。所不同的是,日本是一个岛国,需要先控制朝鲜半岛作为登陆点。而无论是出于控制朝鲜半岛目的,还是从西方率先学习海权理论作用,日本都将建立强大海军作为重中之重。
基于日本的地缘特点,除在在陆地上按照北亚游牧民族、东北亚渔猎民族的南侵路线布局外,海路成为了日本向东亚大陆渗透的另一个战略方向。而朝鲜半岛南部的辽东、胶东两个半岛更是日本直接攻击中央之国腹地的跳板。如果按照日本的想法,在控制了辽东半岛之后,当然还要控制胶东半岛了。控制了这两个半岛,整个渤海湾都在日本的势力范围之内,也等于从海路封堵了华北平原的地缘中心,曾经的帝国中心——北京。只是日本在胶东半岛的渗透并不算顺利。这主要是因为对于中国这块肥肉,各路强国都想咬一口(谓之“利益均沾”),而胶东半岛,已经被德国人划为势力范围,正式的文件当然也是与清政府签订的“租界”协议了。不过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的,在一战暴发之后,出于对胶东半岛的渴望,日本加入了后来取得胜利的一方。其实日本人当时也没有能力判断出谁会取胜,但在欧洲一片混战之时,是占据胶东半岛的最佳时期。即使是德国人最终取得了欧战胜利,日本也一定不会轻易吐出这块肥肉的。当然,日本人后来赌对了,也“顺理成章”的接收了德国在胶东半岛的利益,特别是那些重要的港口。只是日本人没有想到,中国这次也站对了队,并以战胜国的身份出现在巴黎和会上。后来的事情,中学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了,只是不管热血青年们如何纳喊,代表们又如何拒绝签字。积弱的中国是无法阻止日本控制胶东半岛的。
基于海洋对于日本的重要性,因此在扶值“满洲国”时,日本并没有将自己在辽东半岛南端的“关东州”划给这个傀儡政权,而是仍然将其置于直接控制之下。不过日本人在把“满洲国”的海洋潜力握在自己手上的同时,也还是为满洲国的陆地面积作出了新的贡献。为了保证“满洲国”成为一个有强大地缘防御力的“四塞之地”,光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脉从西、北、东三面防卫还是不够的,南面的燕山山脉也必须纳入这片“王道乐土”才行。这样的话,即使日本暂时无法向华北平原渗透,控制了燕山山脉的“满州国”,也足以让双方博弈的地缘优势掌握在日本方面。而要做到这一点,东三省以外的第四省——“热河省”就将成为新的博弈焦点。而中日地缘博弈的第二轮“长城抗战”也将拉开序幕。
关于热河省的地缘特点,其实与我们所要分析的“辽西古道”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在明天我们也将穿越在两个时空当中,来解读燕人和日本人,是如何从不同方向,穿越燕山山脉;又是如何控制这条重要的地缘分割线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