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天意文学 > 地缘看世界 > 第385节
日期:2011-01-0501:23:33
  
  白起从起兵之日到攻破郢都,前后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前279——278年)。郢都的失守给楚国带来的后果,不仅意味着整个江汉平原的沦陷,也意味着湘江作为南楚地区的核心区——湖庭湖平原,也很快会被秦国攻入。当你已经陈兵于长江之北时,也就意味着所谓的长江天险,为双方所共有了。即使是在江东地区,实际上也是无法单纯的据长江以自守的(所以有“守江必守淮”之说)。
  郢都的陷落还对中华文化史造成了另一个重大影响,这个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甚至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休息权。那就是在得失都城被秦军攻破后,屈原投江了。自从秦、楚两国开始正面博弈后,这位被后世定性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的楚国贵族,就一直郁郁不得志。多次由于与楚王的意见相左被流放。而他最后被流放的地方,就是在楚国的“江南地”,也就是洞庭湖流域。因此屈原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地方——汨罗江,也是一条湘江的支流。只不过与澧、沅、资这三条主要支流有所不同的是,这条河流是在湘江的东侧,发源于湘、赣之交的山地中。屈原的死究竟与端午节的形成有没有关系,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就象有的国家,一定要撇清关系,当成自己的节日去申遗一样,自有民俗专家们去打口水仗。我们还是来看看,白起又取得了哪些战果。
  
  白起在攻入郢都后,除在东渡汉水,攻取汉水以东,大别山以西的江汉平原;以及南渡长江,收服洞庭湖平原外,还有一个硬骨头需要啃。那就是一直阻挡秦国以巴蜀为基地东征的,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不过在攻占了两湖平原后,这片主要主巫山、武陵山区构成的土地,已经失去了它的战略价值。尽管有一些楚国的残余势力,退入了清江流域,试图做最后的抵抗。但现在的秦国,已经可以从东西两面,合围楚国这两个西部边郡了。为了将问题彻底的解决,白起在破郢之后,顺势西进,攻破了楚国扼守三峡东大门的“夷陵”。由于夷陵还是历代楚王的归葬之处,因此也被楚人称之为“西陵”。不过“杀人放火”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白起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为知名的杀人王,并没有放过楚国的这些先王,而是一把火烧掉了这些陵墓。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楚国也夺取了巴人王陵所在地“涪陵”,并由此将巴国变成了一个三流国家。
  
  如果仅仅是攻取了夷陵,白起要想在短时间内清除掉巫山和武陵山区的楚国抵抗力量,显然还是很困难的。不过这个时候的秦国,可以从四川盆地出发,与占据两湖地区的白起遥相呼应,合力完成这项战略任务。三年前司马错这样做时,相当于做了个战术动作,让楚国的后院着了把火,然后全身而退。而现在秦国再这样做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为了彻底解除楚国的威胁,秦军这次不仅沿乌江而上,转进沅水流域攻击楚国的黔中郡,还分兵顺江而下,直取巫郡。只不过这次领军出川的,已经不是司马错了,而是蜀郡的太守张若(前277年)。虽然史书中没的记载司马错的结局,但考虑到他的年龄。相信在上次南征黔中之后,即使还留有一口气在,也无力再领军出征了。
  
  最终,在东、西两线的夹击下,巫郡和黔中郡都成为了秦军的战利品。而获胜之后的秦国也开始了整合工作。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被合二为一成为了秦国的“黔中郡”,而南阳盆地,则以宛邑为中心,划为了“南阳郡”。
  日期:2011-01-0501:44:42
  
  在秦楚之间的这轮博弈中,楚国的损失是巨大的,西楚和南楚的核心区都归属了秦国。如果从地理形态上来看,相当于北起伏牛山脉,桐柏山脉;南至大别山脉、罗宵山脉的这条分水岭,成为了秦楚之间新的地缘分割线。也就是说,楚国领土中最为精华的板块都被秦国占据了。再在的楚国,只能把他的目光投向东方了。由于郢都已失,楚国需要寻找一个新的地缘中心,以重整旗鼓。最初,位于中原腹地的陈国故都(河南省淮阳县)成为了楚国的新都。问题是,对于现在的楚国来说,“陈”这个地方,再靠近中原这块是非之地了。即使是秦国已经觉得楚国没有威胁,转而转进中原的话。把都城设在这里,也很容易让楚国陷入又一场危机。将都城迁入江东平原,以吴越故都“吴都)(苏州)为新的政治中心,也不失为一个稳妥的方案。但这样做的话,就意味了楚国彻底偏安于东南,滑落为一个三流国家了。在这样的调整之后,楚国在江淮所保有的土地,以及刚刚从齐、国夺取来的沂沐河谷,能不能保得住就很成问题了。因此后来楚国将东迁之后的新都,定在了寿春(安徽淮南市西南)。定在这个点上,一是因为寿春之侧的淮河,是楚国国地的南北轴。而寿春这个点,与东西两端的楚国边境(桐柏山、东海)也都距离相当,符合地理中心的要求。虽然说国都的选择并不一定要是地理中心。但对于大半国土无险可依,而国土面积仍然够大的楚国来说,一定要让自己的地缘中心,在各个方向都有足够的缓冲之地。
  
  日期:2011-01-0502:07:23
  
  现在的楚国,从地缘结构上看,已经和强盛时期的吴国很类似了。基于这样的地缘格局,如果再强行去淌中原这池混水,显然是不理智的。因此在后来的历史当中,楚国基本上退据二线,以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将楚国彻底变成二流国家的秦国,也把注意力从新转回到三晋身上了。只不过与最初与秦国PK的,是以魏韩两国为主,而现在,赵国成为了三晋的阻力,和秦国的最大障碍。当然,楚国也并非没有一点作为,虽然不能再去中原做出头鸟了。但溜边沉底的功夫还是要下的。在江、汉、湘、沅之地尽收秦国之手后的第二年(前276年),楚国集合了他们在东楚地区的军事力量(国家大的好处),溯江而上对秦国发起了反攻。在洞庭湖平原夺回了15座城邑(湘江以东),并以之为边郡。只不过这个突出部,主要作用是作为防止秦国迅速顺江而下,重新切割楚国的缓冲地。要想重新恢复秦楚两国的地缘平衡,已经没有可能了。
  
  楚国在后来的历史中,所做的另一个反弹之举,就是把鲁国给灭了(前256年)。作为一个加强版的“吴国”,沿泗水而上,向泰沂山脉渗透,成为了楚国新的战略重点。只是灭掉这个只剩一口气的国家,并不会给楚国打上一针强心剂,等待他们的是同样的命运。
  今天就写到这了,祝大家晚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