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天意文学 > 地缘看世界 > 第404节
日期:2011-02-1500:45:28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大东仓河的走向,会发现它的源头其实和小东仓河很接近,只是隔了一道分水岭(大粮山处在这条分水岭的南端),而小东仓河的源头即出于故关之南。即使仅从地图上观察,也很容易看出,如果沿大东仓河向北穿越分水岭的话,可以有机会直插故关之下,只不过由于小东仓河谷直通故关,历来为官道所在,这条路线直至今天在一般的地图上也难觅踪迹(没有高等级公路)。当然,如果赵军还是以丹水东侧的赵垒以及百里石长城作为防御重点,秦军即使有一支奇兵突破至关下,在小东仓河谷的赵军主力和布防于百里石长城的赵军的夹击下,也没有机会守住。不过现在赵军的主力已经集结到了丹水以东,而秦军在正面防线(秦垒)的拼死抵抗,足以让赵军认为这里才是双方决战的战场。正因为如此,秦军一万多人的突击部队才有机会截断小东仓河谷与长治盆地的交通线。
  
  仅仅派遣一支奇兵袭取故关并不足以达成秦军切断赵军后路的战略目的,因此在秦军在左路亦安排了一支同数量的奇兵,去攻取长平关,而这一次帮助秦军完成任务的就是我们昨天所提到的“端氏河”了。所谓端氏河,顾名思义肯定是流经端氏邑了。事实上端氏邑的位置也正是这条河流与沁水交汇之处。作为沁水的一条重要支流,它的源头处(东源)离长平关所在的“丹朱岭”非常接近。正是利用了端氏河的河谷通道,秦军才得以绕开赵军的主力,直插长平关下。需要说明的是,端氏河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名称叫作“秦川水”。和分割长治、晋城盆地的“秦岭”那样,都是因为在长平之战中为秦军取得最后的胜利立下“大功”而得名的。
  
  虽然秦军依靠奇袭攻占了长平关和故关两个战略要点,切断了赵军与长治盆地的交通。但如果赵军集结于长平战区的主力回过头来攻击据守于此的秦军,这两个点上的秦军并不能坚持太久。要知道,现在被圈在长平战区的赵军已达40万之巨,即使这个数字有虚报成分,最起码也是十倍于秦军的抄底部队的。换句话说,秦军的左、右两路奇兵只是完成了整个计划的一部分,还需要配合其他的军事行动,秦军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日期:2011-02-1502:06:03
  
  在被秦军截断后路之前,赵国长平战区的部队绝大多数是集结于长平关、泫氏邑、故关所围就的三角形区域中。而鉴于地形条件,这个三角形区域并非是均匀的分布着赵军,由丹水河谷(上游)与小东仓河谷所构成的“V”字形河谷平原,才是赵军的主要集结地。我们很容易发现,高平地区的地缘中心“泫氏”邑,正是位于这两条河谷的连接处,这也正是泫氏(现在的高平市)能够成为晋城盆地北部地缘中心的原因。当赵军采取保守的防御战术时,赵军的主力部队实际上主要是集结于丹水以东的(长平邑一线)丹水河谷,以及小东仓河河谷,加上百里石长城,构成了一个铁三角式的防区。由于做好了随时后撤至百里石长城一线的预案,赵军的预备队和辎重基地是被设定在百里石长城之后,也就是长治盆地之中的。不过现在,赵括所执行的是攻击任务,因此原先的基于防御而布署的军队也作出了重大的调整。简单点说,就是无论是前线的主力部队(战兵),还是负责后勤辎重的部队都往前移了一个身位。主力部队被集中部署在丹水河谷,特别是丹水以西攻击秦垒的战场上;而后勤部队则相应的驻扎于小东仓河谷之中。
  
  如果赵军执意要向西攻击秦军,他们的这种布局也无可厚非。只是料敌在先的秦军却也因此找到赵军的七寸所在,如果能够有一支精锐部队冲击赵军主力与后勤部队之间的结合部,那么就很有机会中断赵军,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赵军的前线部队有足够的战力,却没有粮食供给;而后勤部队亦没有足够的战斗力来保障辎重的安全。假如赵军还能够控制长平关、故关两个点的话,秦军的这种攻击并不会有太明显的效果。因为即使丹水河谷的主力以及小东仓河谷的辎重可以很快分别退至长平关和故关之后。这样的话,等于变相帮助赵军收缩了防线,一切又回到了廉颇所预定的防御计划中。而现在,秦军在突袭长平关、故关得手之后,马上实施中断赵军的计划,其战术价值就大大提升了。
  
  为秦军执行这项战术任务的,是5000精锐骑兵。可以肯定,这是秦国最为精锐的敢死之师“轻兵”。这支突击部队的任务并不是要攻击赵军重点经营的弦氏邑,只需要小东仓河谷的南端找到一个点,突破赵军防线就可以了。当防线被撕开后,秦军的主力部队就会蜂拥而至,填满这个突破口。可以说,除了固守丹西秦垒的秦军,秦军的机动部队绝大部分都会集结在泫氏邑周边,以防赵军主力向身后攻击,重新打通他们的补给线。
  
  现在,秦军可以说对长平战区的赵军形成了两个包围圈。一个是以长平邑为中心,南至泫氏的丹水河谷;别一处则是泫氏至故关的小东仓河谷。在这两个包围圈中,主要作为后勤基地的小东仓河谷,基本不会有太大的抵抗力。只是中断赵军的秦军能够稳住阵角,这些辎重很快会落入秦军之手,而随后秦军会迅速填满小东仓河谷,以防赵军主力试图翻越丹水与小东仓河之间的分水岭:韩王山,重新打通故关通道(作为赵军防区的核心制高点,韩王山及其西面的附岭“将军岭”,都是赵军的控制区)。
  
  虽然秦军已经切割包围了长平战区的赵军,并实际将赵军主力压缩在长平邑南北的这个狭长地带中,但秦军的这个包围圈也并非无懈可击。最大的风险在于秦军还没有能够完全控制住百里石长城。一旦赵国倾留守于长治盆地的所有力量,包括从邯郸驰援而来的机动部队向南攻击的话,即使没有能力扭转战局,在里迎外合的情况下,也还是很有可能打通一个突破口,将被困的赵军营救出去。这个突破口可能是长平关、故关这样的即有通道,也可能是临时开辟的小路。预防这种情况发生的唯一办法,就是完全控制住百里石长城,并以此为依托阻击前来支援的赵军。
  
  虽然百里石长城是由赵军所构筑,并且根据它的地势(南陡北缓)情况,用来防御南来之敌可以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用来防御北方之敌,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不过对于秦军来说,最大的利好就是赵国除在据守在北方以防匈奴的边防军外,大部分的主力都已经被困在长平战区了。据守百里石长城和可能前来驰援的机动部队,数量都是有限的。问题是,现在秦国的主力也已经纠缠在长平战区(四十万人可不是那么好围的),抽调不出机动部队来占据那条长达百里的“长城”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根据左右两路包抄赵军后路的奇兵所选择的路径情况。攻击长平关的秦军有机会绕到长平关后面,并奇袭得手;而攻击故关的秦军,则只能由关南发动攻击,并陷于故关守军与驻扎于小东仓河谷的赵军两面夹击之中。其所起的战术作用主要是阻断赵国辎重部队经故关退入长治盆地的可能,并坚守到秦军主力中断赵军,合围赵国辎重部队为止。也就是说,故关这个点并没有被秦军得到。秦军也不能由此绕到百里石长城后面,去清除沿线的赵军。
  
  要想迅速抢占长达百里的“百里石长城”,仅仅是由西端的长平关向东攻击前进是不够的。即使秦国能够想办法征调到足够的攻击部队,也未必能够抢在赵国援军到来之前得手。并且作为赵军最有可能的突破口,长平关本身的防守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在赵国援军到来之前,留守于百里石长城之后的赵军就会想办法夺回这个点,为赵括所带领的赵国主力部队打通一条生路。
  究竟秦军是如何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并最终围歼赵军的,就是我们明天分析的方向了。至此,长平之战也将宣告结束了。祝大家晚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