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写到这了,祝大家周末愉快!
日期:2011-03-1302:46:00
当赵国还沉浸在战胜秦国的喜悦中时,秦国又开始发动新一轮的攻势了。有时候我会为赵国感到悲哀,纵使他们因为胡服骑射而拥有最精锐的骑兵,最充分的动员,最优秀的战术家,但面对地缘实力超强的秦国,即使能够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战术胜利,又有什么用呢?就象当年的德国人一样,如果在战略格局上无法翻盘的话,面对无休止的消耗战,结果只能是走向死亡。
按照正常的攻击频率,秦国一般要重新准备个三五年后,才会发起新的攻击。不过这一次秦军卷土重来的速度比一样都要快。仅仅过了一年,邯郸城就又一次要面对兵临城下的危险了(宜安之战终结于前233年,这一次是前232年)。跟以往一样,秦国这次又是两路出击,不过曾经两次出击的井陉并没有成为这次的攻击线路。这主要是因为,晋阳的北面出了点小问题。如果我们看地形图,会发现太原盆地的核心:晋阳城,是在盆地的北部。但晋阳(现在的太原)本身,还算不上太原盆地最北的城邑。在它的北部,太原、忻定两盆地分水岭之南,还有一小型盆地以为缓冲。当年赵国在此建制了一个叫作“狼孟”的城邑,作为晋阳的卫城(现在叫阳泉县),并作为整个太原盆地的北部屏障。本来包括晋阳、狼孟在内的太原盆地诸城邑,在公元前247年已经被蒙骜所攻取,但由于随后信陵君和魏国就组织了五国合纵攻秦,并取得了大胜,刚刚被秦国并吞的太原盆地又出现了反复(毕竟是旧都所在,群众基础比较好),以至于秦国在第二年不得不又发兵,重新攻占了一回晋阳城。不过在那次秦复拔晋阳之后,我们并不十分清楚狼孟是否也被秦军复夺。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当公元前232年,已经愤怒到极点的秦王赢政准备再给赵国一个教训的时候,狼孟是在赵国手中的。不管狼孟这个战略要点,是在信陵君大败秦国那次重新归了赵,还是这次乘李牧却秦之机反水投了赵。秦国都有理由担心,重拾信心的赵国,很有可能由忻定盆地挥军南下,重新控制太原盆地。如果不是长平之战损失了那么多的有生力量,以至于李牧大军不得不回防邯郸。这本来应该是他们大胜匈奴,稳定北方边境后的正常攻击路线。而现在,秦国要做的就是消除这种可能性。即使秦人认为由太原盆地向北攻击的性价比太低,但最起码他们也要拔除掉狼孟这颗钉子,以让秦国新成立不久的“太原郡”,拥有一个完整的地理板块。也正因为此,秦国这一次并没有再选择由井陉出击了。
攻取狼孟,对于秦国来说只是在打一个补丁,秦人真正的注意力还是放在河北平原之上。这一次他们依然选择了邯郸作为主攻对象。本来上一次秦国就已经渡过漳水,突破了邯郸的外围防线(取平阳)。但由于当时给邯郸城施加压力,是为了诱使李牧大军回防,并与之决战于野,消灭赵国最后的主力,邯郸一线并没有成为秦赵双方决战的战场。这一次就不同了,急于报复的秦军,选择了最容易接近邯郸的路线,又一次的渡过了漳水向邯郸进逼。
对于一个象邯郸城这么重要的都城来说,它的防御体系并不是仅仅建立在一道城墙之上了。当年被魏国破城的教训,让赵国决心兴建长城来防御南犯之敌。事实上赵南长城最起码有两道,即魏赵边境的漳水北岸,以及邯郸城侧的滏水一线。而在这两道长城之间,又分布着多个卫城(如平阳、番吾),以拱卫邯郸的安全。当秦军突破漳水防线后,被赵人寄予厚望的李牧并没有让秦军推进到邯郸城下,而是在邯郸以南,漳水以北的“番吾”(现磁县北)与秦军展开了决战,并击退了秦军的进攻,这也就是李牧二却秦军。李牧能够二却秦军,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为邯郸的整个防御体系足够坚固;二是李牧大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够强(又刚刚大胜过秦军);三是秦国这次进攻的准备时间过短,无论是从后续兵力的调配,还是后勤补给上,准备的都不够充分。
李牧的又一次胜利,让秦国冷静了下来。在赵国还拥有数十万生力军,并且城防坚固时候,充分的准备工作还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秦国决心做足功课,而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韩国给灭了。十几年前,韩国人曾经试图用郑国来实施疲秦之计,虽然秦国最终识破了了韩国的阴谋,但郑国的“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的说法,让秦国暂时放过了韩国。现在“郑国渠”(约前236年成)已成,也该和韩国人算总帐了。如果说韩国人还想存一线生机的话,唯一的机会就是向其他诸侯,尤其是他的两个三晋兄弟求援。而就目前的情况看,也只有刚刚大败秦国的赵国,可能有胆量有所反应了。不过从赵国的角度看,虽然他们完全有理由为第二次击败秦军而感到兴奋(实际意义不能跟第一次比,第一次是全歼秦军,这一次顶多算是击退秦军)。但秦国这么快就又对赵国发起了两线进攻,也让赵人还不至于被冲昏头脑,认为自己可以成为韩国的救世主。最终,在整个战国时期都没有真正雄起过的韩国,在将所有国土献出之后(前231年),还是逃脱不了完全灭亡的命运。公元前230年,末代韩王成为了秦国的俘虏,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正式划上了句号。相比之下,在河济平原苟活日久的卫国,要幸运多了。虽然秦国在卫国参与赵国所领导的,最后的合纵之后,秦国随即就攻取了卫国最后的都城:濮阳(也就这个城了),并将之划入东郡。但还是遵循了灭国不灭祀的原则,将卫国国君降爵迁往“野王”(前241年)。这也让卫国成为了,唯一一个生存到秦二世的战国诸侯(也就是名义上的了)。
虽然并吞韩国已经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但能够直接控制韩国的土地,足以让秦国获得更多的资源,以准备下一场战争。而这一次,李牧和赵国运气也已经到头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