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的情况看,伊拉克应该还是会长时间,在国际新闻中占据一席之地。之前我们提到的一些城市名,也都会经常出现的。由于萨达姆的失败,伊拉克目前倒是不大可能,作为一个扩张型的国家,出现在中东地缘政治舞台上。但这并不代表,它会甘心做土耳其或者伊朗的腹地,毕竟伊拉克还是有很多优势,后面也有阿拉伯兄弟可以联合。从地缘的角度看,伊拉克在面对高地之上的土耳其、伊朗两国,还是没有胜算的。假如有一天强人再现,并希望有所突破的话,技术上还是会以科威特为突破口的。
经历过海湾战争,科威特的国家地位应该说是稳固了。也就是说,即使有一天,美国因为战略调整(或者说科威特的利用价值不足),不再罩着科威特,伊拉克也很难有机会再一次吞并科威特。但这并不代表,伊拉克就不会再和科威特发生摩擦了。毕竟作为两个相邻的国家来说,地缘矛盾总是现实存在的。就伊、科两国的地理关系来看,即使不考虑石油因素,科威特那种基本把伊拉克出海口封死的位置,也会让这种地缘矛盾,长期存在下去。
仔细观察科威特的地理结构,以及它与伊拉克的地理关系。我们会发现,科威特的国土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从阿拉伯半岛切割出来,以科威特湾以核心的陆地;另一部分,则是在科威特湾北部,靠近伊科边境的“布比延岛”(包括附属的其他小岛)。从形态上来看,围绕该岛及其附属小岛的两条水道——“塞比耶水道”、“阿卜杜拉水道”,在群岛的北部相交之后,还向陆地延伸了一段。这种地理结构,使得布比延岛很像是一个位于河口的沙洲,只不过造就它的漂流,目前已经干涸了。
以布比延岛的体量来看,当为它带来泥沙的河流,体量应该不小的。这似乎在象我们暗示,除了两河之外,阿拉伯半岛当初也许还有一条大河存在。不过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造就布比延岛的河流,其实就是两河汇集而成的“阿拉伯河”。在之前分析两伊关系时,我们通过卡伦河河口的变迁,来解读了两伊边境之争的地理背景。以两伊边境矛盾产生的时段来看,似乎是卡伦河并入了阿拉伯河的出海河道,并致使伊朗向西扩张了主权要求。但单从河道变迁的情况来看,布比延岛所对应的水道,应该是阿拉伯河更长的出海河道。而现在的阿拉伯河出海河道,最初很可能是从卡伦河那里夺过来的。分析这些原始的地理结构,似乎没有现实意义,就象我们可能永远弄不清楚,哪一条河道,是黄河最初的出海河道。但却可以导出一些有趣的命题,即我们有没有可能通过改变一些河流的走向,让地理结构的变化,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上面所谈的命题,对于部分只关注现实利益的政治家来说,可能还有些遥远。不过就布比延岛及及附属小岛来说,它那独立的地理状态,却还是增加了伊拉克人,将其从科威特国土中切割出来的欲望。对于伊拉克来说,它能对接地中海的陆地——法奥半岛,其实是由阿拉伯河的新旧两条河道包夹而成。问题在于,无论是北边两伊边境的阿拉伯河,还是南部伊、科边境的“阿卜杜拉水道”,伊拉克都不得不和邻居对分水道。这种情况,极大了影响了伊拉克在波斯湾的权益。就现实的情况来看,伊拉克在可能预见的将来,已经不可能重新恢复,对阿拉伯河的完全控制了。也就是说,如果伊拉克的出海权,过于依赖阿拉伯河的话,将随时受到伊朗这个危险的邻居的威胁。有鉴于此,早在伊拉克革命之后(1958年),伊拉克就已经着手利用伊科边境的水道,打造新的深水港——“乌姆盖萨尔”,以规避战略上风险。这个位于阿卜杜拉——塞比耶水道交汇延伸段的港口城市,在两伊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波斯人攻占法奥半岛,并封锁阿拉伯河、阿卜杜拉水道之后,伊拉克人仍然可以通过布延岛西侧的“塞比耶水道”进入波斯湾,并沿着南侧阿拉伯国家的海岸线,沟通印度洋航线。
基于上述原因,伊拉克渴望在南线,拥有独立出海水道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即使不暂时不能做到,也会随时关注科威特在这两条水道上的动作。上个月,在中国承建的,跨塞比耶水道而建的“布比延岛公路桥”合拢之后,伊拉克方面的反应就十分强烈,认为这会影响到伊拉克的出海权。当然,虽然中国方面只是出于赚辛苦钱的原因,并无意于用这项工程影响伊科之间的地缘关系(你不做,也有人做的)。但从伊科之间的地缘关系来看,出海权之争这颗定时丨炸丨弹,迟早会引爆的。这也算是伊、科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吧。至于将来有没有大国,会出手利用这点,就要看那一时段的政治需要了。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科威特这种位置和历史的国家(相对于伊拉克),有没有出海权之争,都会一直笼罩在伊拉克的阴影之下的。当然,这种风险并非只存在于科威特,地球上很多位置敏感的小国,都存在这样的风险。就波斯湾的情况而言,也有另一个体量更小的国家——巴林,存在被某一个“强大”邻国盯上的风险。而这个邻居,就是与巴林隔波斯湾相望的“伊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