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大家的印象中,这么多的阿拉伯国家对付一个小小的“以色列”,应该是有绝对优势的。但从战略战术的角度来看,一个松散的联盟在对付一个有严密组织性的团队时,数量上的优势,却往往会转化为劣势。因为在技术上,你很难协调联盟内每一个成员的行为,亦有可能让你的对手,找个突破口。这也就是三国演义中,曹操每每听到对手有新盟友加入,反而大笑不止的原因所在。
不可否认的是,阿拉伯联盟一开始的共同目标,一定是从地球上抹去以色列这个国家,但虽然战事的进展。每一个参与者,渐渐的把关注点,放在与自己关系最为紧密的地缘利益上了。而在所有参战国家中,埃及和约旦两国,是与以色列地缘冲突最为激烈的国家。这两个国家,也因此在随后的日子中,介入巴勒斯坦事务最多。
从地缘格局来看,第一次中东战争之后,那个理想化的阿、犹分治方案就被彻底的改变了。首先巴勒斯坦彻底失去了北部的“加利利山脉”版块。为了北部两块最有价值的低地,能够连成一片,犹太人并不想让阿拉伯人,对此存有任何幻想。当然,即使是得到了巴勒斯坦地区北部所有土地,犹太人在地缘上依然没有安全感。当年法、英两国在划分势力范围时,将“加利利山脉”北部,以及戈兰高地划给了黎巴嫩和叙利亚,成为了犹太人头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说不定哪天就掉下来了。这种地理结构上的劣势,最终也通过不同的形式转化为对以色列实实在在的威胁,并最终引发了两次中东战争。
虽然北部的边境划分,注定会成为引发新战争的导火索,但对于战端初启的双方来说,现在还只来的及把注意力,放在巴勒斯坦地区内部的行政结构上。对于巴勒斯坦来说,他们在战争中所丧失的,并不仅仅是全部的“加利利山脉”板块。中部的“中央高原”板块,和南部的“菲利士平原”板块,也同样遭到了以色列的压缩。
在“中央高原”板块,犹太人的地缘诉求非常明确,那就是即使不能占据全部板块,也务必打通一条通往耶路撒冷的战略通道来。最终的停战线,也的确如此。犹太人在中央高原的西南部,撕开了一个喇叭形的突破口,并由此将控制区延伸到了耶路撒冷。至于原来划给巴勒斯坦的那部分“菲利士平原”,犹太人也没有手软。不仅当初“额外”搭给巴勒斯坦的,南部边境那条“内盖夫荒漠”走廊,被以色列尽数“收回”,巴勒斯坦的北部控制线也南收缩了不少。由于上述两个板块都被大幅度的压缩了,因此战后的巴勒斯坦事实上就被分割为两块完全不相连的独立板块了。当然,以色列倒是再也不用担心,自己需要和巴勒斯坦,去共享什么X、Y点了。
根据各自的地缘特点,仍然属于巴勒斯坦人的这两个板块,被分别打上了新的地缘标签。包含半个耶路撒冷的中央高原地区,因为整体位于约旦河的西侧,被称之为“约旦河西岸”;而被压缩的,仅剩下“加沙”一个重要城镇的沿海平原,则被叫作“加沙地带”。这两个板块,也成为了时下“巴勒斯坦国”建国,所要求的领土。
对于巴勒斯坦来说,尽管仅仅是在几个月之前,他们还踌躇满志的希望借助阿拉伯兄弟们的帮助,建立一个覆盖全部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巴勒斯坦国”。但现在,巴基斯坦人甚至没有机会,喊出建立“巴勒斯坦国”的政治主张来。因为他们的阿拉伯兄弟们,其实关心的并不是要不要建立“巴勒斯坦国”,而是自己的切身利益。所以,在随后的和谈过程中,各参战国也是以维护自己的地缘利益为出发点。至于巴勒斯坦这个国家,是否能够存在,最后还是要靠巴勒斯坦人自己的努力。其实这也不能怪阿拉伯兄弟们现实,事实上也正是埃及、约旦两国,出于维护自身地缘利益的需要,才为巴勒斯坦保住了“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两个板块。如果没有这种“自私”的考虑,相信以色列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就已经能够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全境了。
即使不看战争过程,仅凭地缘关系分析,相信大家也能够判断出,巴勒斯坦能够保住“加沙地带”,主要利益于埃及的军事存在。对于埃及来说,他们非常不愿意看到,自己东面的邻居,是一个由异教徒控制的国家。特别是犹太人,与西方盘根错节的渊源,让正在试图崛起中东的埃及人,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西奈半岛和苏伊士运河的安全。这和当年英国人,试图在巴勒斯坦地区扶植犹太人,以缓冲奥斯曼帝国对苏伊士运河的地缘威胁,道理是一样的。基于这个地缘诉求,即使埃、以双方达成协议,将加沙地带并入埃及,也无益于解决埃及人的担心。相反,埃及却要为这样一个深入对手腹地的“突出部”,耗费更多的国防力量。
正因为从地缘安全上来看,在自己的东部扶植一个阿拉伯化的缓冲国,会更符合埃及的地缘利益。所以埃及在控制加沙地带之时,并没有试图将“加沙地带”并入埃及。而与之相反的,则是约旦了,因为很快,“约旦河西岸”就和东岸一样,成为“约旦哈希姆王国”的一部分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