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天意文学 > 地缘看世界 > 第827节
日期:2013-03-2623:05:05
  大月氏人之所以没有西进伊朗高原,是因为在他们之前,已经有游牧民族捷足先登,控制了伊朗高原北部,并正好在大月氏人南下粟特前一点强势崛起,赶走了整个伊朗高原上的希腊人。这个属于伊朗历史的古典王朝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由斯基泰系游牧部落建立的“帕提亚王朝”(伊朗高原东北部的地缘标签也因此被命名为“帕提亚”。中国史书称之为“安息”)。
  面对一个同样也拥有游牧基因,且刚刚成为伊朗高原之主的强大王朝,大月氏人并没有必要一定要去硬碰硬。因此大月氏人的经营重心,只能是吐火罗地区了。而马雷——赫拉特——锡斯坦这条中间地带,就是双方势力范围的结合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这条结合部中的各个点,可能会归属于任何一方。只不过,帕提亚人和大月氏人并非是这个结合部的唯一争夺者。在他们对面博弈之前,还有一支游牧民族曾经顺着这个结合部向南渗透,并试图在夹缝中求生存过。这个民族就是曾经在伊犁河谷建国的“塞人”。
  
  当帕提亚人成为伊朗高原的主人,大月氏人又南下吐火罗盆地后,悲剧的塞人残部所能选择的,就是沿着这个结合部向南迁移。然而,试图在赫拉特立足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因为这一带离帕提亚人和大月氏人太近了。双方都有可能顺着赫里河而上,抢夺这个战略要点。有鉴于此,真正有可能让塞人远离事端,夹缝中求生的就只有锡斯坦地区了。
  面对安息王朝的阻击,大月氏人试图从结合部南下,进入兴都库什山脉分水线以南地区固然是十分困难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塞人就获得了一片安身立命之地,原因在于强大的安息王朝并不会放弃东方。尽管帕提亚人崛起之地在伊朗高原的东北部,地缘博弈重心又在于地中海沿岸板块(这甚至影响了,他们争夺中亚农业区积极性),但这却并不意味着安息王朝会放弃锡斯坦。因为对于伊朗高原的统治者来说,控制锡斯坦的同时,也开启了另一条同样具有诱惑力的征程,那就是征服“印度河平原”。
  
  就东亚以外的亚洲世界来说,有两个“两河平原”的文明是世所公认的。一个就是新月沃地中,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所组成的中东“两河平原”,这也是通常意义上所认知的两河平原;另一个,则是南亚次大陆北部的“印度河——恒河平原”了。以伊朗高原的位置来说,优先渗透与之相邻的中东两河平原是很自然的事。至于入侵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的统治者也同样抱有兴趣。只不过,要做到这点,仅仅控制米底、波斯、帕提亚三个伊朗高原核心区是不够的,他们必须向东跨越整个伊朗高原东部,才能俯视南亚次大陆最西端的印度河平原。
  
  希望做到这点帝国的缔造者,并不一定要征服整个兴都库什山脉。他们只要在兴都库什山脉分水线以南,也就是赫尔曼德河流域所处的地区占优优势,就有机会打通一条战略通道了。而加恩——萨哈德山脉以东,去除掉兴都库什山脉的山地,其实就是伊朗高原东部地区,我们可以将之称为“东伊朗高原”。而赫尔曼德河流域的终点,现在被我们称之为“锡斯坦”的赫尔曼德湖地区,就是自西向东,征服东伊朗高原的桥头堡了。
  
  对于占据赫尔曼德湖地区的部族或者帝国来说,他们如果再想继续东进的话,理论上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沿着赫尔曼德河前进,并沿途占据绿洲了。只是,沿着赫尔曼德河走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因为被确定为赫尔曼德河主干的这条河流,实际位于兴都库什山脉腹地。问题在于,无论是通行,还是进行农业开发。除了水资源之外,相对平坦的地势也很重要。以我们在天山山麓的经验来说,最好的方案是沿着兴都库什山脉南麓,山地、平原相接处的绿洲向东渗透。在这个位置上,应该存在一系列由平行排列的,由南北向河流所滋养的绿洲存在,为这段旅程提供补给(就象兴都库什山脉北麓的情况一样)。
  
  不过与兴都库什山脉北麓的情况有所不同的是。兴都库什山脉,并非是滋养它南麓低地的唯一山地。在这片低地的东南侧,就是伊朗高原与印度河平原的分水岭——苏莱曼山脉。它们之间紧密的地理关系,使之有机会共同保护二者之间的低地。也就是说,这片本来应该由兴都库什山脉之水独立经营的山麓低地带,其实是由苏莱曼山脉和兴都什山脉所共同滋养的谷地。虽然由于兴都库什山脉和苏莱曼山脉内部,都有许多东西向的谷地,将降水直接引向“赫尔曼德河下游盆地”等低地。两山包夹而成的谷地最低点,并没有得到巨额的水量补给。但是,这种地形结构,已经足以在两山之间,形成一条两面受水,并与兴都库什山脉、苏莱曼山脉平行的河流了——“塔尔纳克河”(TARNAK)了。
  
  在分布于兴都库什山脉南部、苏莱曼山脉北部的众多赫尔曼德河流域支流中,塔尔纳克河是一条不起眼的河流。你甚至在一般比例的地图上,找不到这条河流的名字。与之相比,其北部位单独由兴都库什山脉供给的“阿尔甘达布河”;以及南侧主要由苏莱曼山脉集水的“洛拉河”都要更为显眼。不过,如果你的关注点是在阿富汗南部的交通线上的话,那么你所看到的那条起自赫拉特,终至喀布尔的,沿兴都库什山脉西、南麓而行的A1公路,其坎大哈以东部分路线,大部分就是沿“塔尔纳克河谷”而行的了。
  
  对于波斯人、马其顿人、塞人,或者现在准备进入东伊朗高原的帕提亚人来说,前进到塔尔纳克河谷都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这意味着他们离富庶的印度河又进了一步。不过且慢,既然大家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进入那片在雅利安人入侵之前,就步入成熟文明期的土地(印度河文明),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沿着“塔尔纳克河谷”向东渗透呢。以一般规律而言,印度河流域的精华之地,应该在它的下游地区。而依照几何原则,从锡斯坦向东南方向,穿越伊朗高原东南部的山地,不是能够更快到达印度河下游吗?
  
  单从地理结构考虑,的确如此。但事实是,大家更愿意舍近求远的先进入“上印度河平原”(印度河上游地区),再沿河而下控制下印度河平原。也就是说,这片被波斯人和马其顿人称之为“格德罗西亚”的,位于伊朗高原东南角的土地,在地缘政治结构中被彻底边缘化了。而在今天,它在地区地缘政治结构中的位置,依然没有什么变化。只不过,我们现在更习惯称之为“俾路支斯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