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来喷的人找错对象了,应该是去找提出这个长平之战进展的史家去喷,楼主只是采用较公认的最新见解进行作图注解,并不能为史家见解负连带责任。
另外…………楼主,好久没有南疆的新地图了啊
-----------------------------
呵呵,既是我采用的观点,自然是也考证过原始资料,并结合地缘逻辑验证过的。如果自觉以前公认的观点有问题,肯定也会提出新的观点了(帖子里其实也有很多了)。所以有新观点的朋友喷我也是应该的。
今天会多更新些文字,最近欠的图会在长假里一并补上。在此之前,那些在文中出现,但却尚未在以前地图上标出的地缘标签,就只好先麻烦大家靠百度、谷歌地图自己定位了。先预祝大家节日快乐!
日期:2013-09-2721:57:03
2013/9/27
今天穿越柴达木盆地的315国道,是从盆地腹地横穿而过的。基于现在的技术,以及对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的需要,这种穿越方式自然是可行的。然而对于古典时期的旅行者来说,他们所能选择的只能是沿盆地南北两边的山地前行。因为只有在这些山地的庇护下,才有机会在旅行途中得到淡水的补给。
比起已经让我们感到环境恶劣的塔里木盆地来说,柴达木盆地的生存条件还要差的多。这主要是因为,柴达木盆地周边的山脉,并没有为它注入多少淡水。正因为如此,柴达木盆地内部非但没有形成象塔里木河那样,横贯整个盆地的大河,同时也没有在盆地边缘形成可供农业开发的绿洲。
事实上,在这片盐碱化、荒漠化严重的土地上,那些注入盆地内部的河流,甚至也无法在山前形成连续的荒漠化草原带。也就是说,不管是当年的羌人,还是现在青海境内游牧的蒙古、藏族牧民,都不会把自己生存的希望,寄托在柴达木盆地身上。
对于已经在游牧之地生存了十多年的张骞来说,并不会恐惧在草原地带的旅程(前提是不要碰到匈奴人)。但如果这是一片连游牧民族,都不太容易生存的土地,就没有理由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险了。既然从柴达木盆地内边缘穿越的困难太大,那么又有什么相对可取的路线,帮助张骞尽快横穿青海地区呢?看起来,我们只有把希望寄托在柴达木盆地以北地区了(南部是藏北无人区)。
当我们把视线从柴达木盆地向北移动时,会发现一系列东西向延伸的山地,比如党河南山、疏勒南山等。而这些山地实际上又都是祁连山脉在青藏高原上的支脉。也就是柴达木盆地与祁连山主脉之间的这片高原,我们可以概括为祁连山地区。
以柴达木盆地与祁连山地区的地理关系来看,它本来很有机会从祁连山地区得到大量淡水补给的。然而正是由于祁连山区内部,是由数条东西向的山脉所组成的,因此大部分由祁连山集水区流出的主要河流,并没有向南注入柴达木盆地,而是沿东、西两个方向,注入了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河西走廊的几条大河:党河、疏勒河、额济纳河;最终通过黄河流入黄土高原的湟水、大通河等,都是从这些东西向的谷地,获取到大量祁连山之水的。
实际上,即使是那些向南内流入青藏高原的祁连山之水,也并不没有都汇入柴达木盆地北部。在更靠近太平洋季风的东部山地,面积比柴达木盆地更小的青海湖等湖盆,同样也从祁连山区受益不少。
在张骞的记录中,祁连山地区被称之为“南山”,这个带有定位性质的名称,所参照的自然是河西走廊了。如果试图避开河西走廊的张骞,能够顺利进入南山地区的话,那些与山脉平行的东西向河谷,就有可能成为他东行的天然通道了。现在新的问题来了,张骞到底准备从哪里穿越山脉,进入南山地区呢?如果张骞想找到一条河谷,能够直接将它带入南山腹地,那么发源于南山地区的党河,应该是最先进入他视野的。然而在匈奴人已经完全控制了党河——疏勒河下游的情况下,这样做的风险实在有点大。因此张骞最有可能,在离开车尔臣河流域,尚未进入河西走廊之前,转而进入南山地区。
以今天的交通线来看,在车尔臣河与党河之间的“当金山口”的山口,应当是最有可能帮助张骞进入南山地区的。通常情况下,当金山口也会被认为是阿尔金山脉与祁连山脉的分割点。不过从地理角度看,当金山口本身更象是一条山脉中的断裂谷地。将之认定为是两大山脉的分割点,很大程度是因为今天连通河西走廊西端,与唐古拉山口(酒泉——格尔木)的215国道,是从当金山口穿越而过的。
不管当金山口究竟有没有资格,充当两大山脉的地理分割点,但真正的分割点其实也就在这左近了。从这个角度说,拿现在人气最旺的当金山口做一个带有地缘色彩的分割,也无伤大雅。总的来说,位于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之间的这段山体,都已经不太“厚”了,择一个海拔较低的山口穿越起来,并不算太难。对于张骞和试图还原历史的我们来说,更应该关心的是在穿越当金山口之后,张骞能不能有机会获得帮助。
从地形图上我们可以发现,当金山口以东的215国道,实际上是在穿越了一个规模较小的断陷盆地之后,再进入柴达木盆地腹地的。很多时候,这个盆地也会被视为柴达木盆地的一部分。不过结合它的地缘定位来看,我们更应该将之视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一个介于南山地区与柴达木盆地之间的缓冲板块。鉴于盆地最低处有大、小两个以“苏干湖”为名的湖泊,我们也可以将整个盆地区命名为“苏干湖盆地”。
最起码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荒漠化,要归罪于苏干湖盆地的存在。那些本来能够从南山地区(也包括阿尔金山南坡)向南流入柴达木盆地的淡水,在这个盆地的西侧就已经基本被渗透、蒸发干的。淡水属性的小苏干湖,和它南部咸水属性的大苏干湖(又是一个中继湖与终端湖,淡咸分属的案例),成为本区域地表水的最终归宿。
其实以苏干湖流域,今天那不到五亿的地表水资源,即使进入柴达木盆地腹地,应该也起不了太大作用。现在留在这个规模较小的盆地中,倒还有机会形成一片以小苏干湖为中心的草原带(花海子)。更为重要的是,为苏干湖提供淡水的,主要是发源于盆地东侧祁连山区的大小哈勒腾河。这就为试图穿越南山地区的旅行者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即穿越当金山口之后,经过小苏干湖——哈勒腾河,横穿整个苏干湖盆地,向东插入南山腹地。
日期:2013-09-2721:58:0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