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天意文学 > 地缘看世界 > 第947节
日期:2013-11-1814:41:29
  2013/11/18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通道,都不是唯一的,只是使用较多,有官方维护的通道罢了。对于防御阴山防线的汉军来说,他们永远不可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点上的(否则也不需要长城了),每一条从阴山切出的河谷,理论上都需要构筑有军事设施,以防备机动性极强的匈奴人南侵。
  当然,对于防御一方来说,如果要北出长城的话,大抵还是有迹可循的。或者说,他们用不着走那些平时少有人维护的小路。在解读完可以用“云中塞”命名的,云中郡主通道“白道”后,我们也有必要关注一下定襄郡的汉军,如果要出兵匈奴的话,最有可能走哪条通道了。
  北出定襄郡的通道,仍然跟大黑河上游河谷有关。其实大黑河的正源也正是在定襄郡内,地理位置则在前套平原的西北角(今属卓资县境)。以河谷来对应路径的话,我们可以在这个山地夹角找到两条都以大黑河命名的源流。一条向东北方向,进入阴北丘陵的今“察哈尔右翼中旗”境内;另一条向东的源头,则进入阴南丘陵的,今“卓资县”境内(两条河道,在图上都有标示出来)。
  今天这两条通道,大体上已经被内蒙境内的105省道,以及110国道所用。而汉帝国除了为之修筑长城,以为庇护以外,还分别在两源相交处,以及南道处,为定襄郡定制了武皋、武要两县。至于公元前125年,匈奴攻击定襄、上郡,到底是走的哪条河谷,就不好确定了。如果匈奴人当里的活动范围已经被限定在了阴山北麓,那么他们从北大黑河谷袭入的可能性较大;而如果匈奴人仍然可以在阴南丘陵活动的话,那么也可以选择南道侵入。
  
  公元124年,卫青出阴山反攻匈奴右贤王部得手后的次年,为了彻底扫荡活动于阴北丘陵的匈奴人,汉军也曾经以十万兵力,循上述路径北出定襄。这一次战役,其实也可以归入漠南之战的范畴,就象匈奴人在前一年,对河套地区的反攻,也同样应该被视为河南之战的延续一样。
  卫青二出阴山(出定襄)总的来说并没有取胜,并且还在微观历史层面,触发了一件影响汉匈奴战争走向的事件。至于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后面自会分析到。现在的话,我们还是把注意力,放在大获成功的首出阴山之役上。虽然我们已经花了不少时间,解读云中、定襄一线的北出通道,但汉军在漠南之战中,并没有自云中、定襄两郡出兵。想要知晓卫青的选择,我们还要把视线西移。
  下一个进入我们视线的,是位于河套之中的,乌拉山左近的“五原郡”。如果我们把乌拉山看作是大青山的西部支脉,把乌拉山以北的山地,视为狼山东部延伸的话,就会发现五原郡所辖的这片区域,正处于两山相错之处。这种山北——山中——山南上下排列的地理格局,加上阴山——黄河得天独厚的山水环境,无疑对游牧民族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他们所畜养的牲畜,并不需要太大范围的移动,就能够在不同季节都享受到优质的牧场。
  
  现在的问题是,游牧民族到底是通过什么样的通道,阴山山脉北麓与包头地区转进的呢?以道路的选定原则来看,如果有有一条南北纵穿狼山、乌拉山山地的河谷存在,那将是最完美的选择了。当然,大多数情况下,人类在穿越一条山脉里,不得不在分水岭两侧选择两河源头接近的河谷切换。在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那种极限之地,连接两条河谷之间的山口,往往会是整个行程中最为凶险的地方。
  
  好在阴山山脉的海拔,还不至于对人身千万伤害,这些穿山谷地的最高处,海拔也不过1600米左右。更加幸运的是,有一条发源于狼山东部山地南麓,穿越乌拉山汇入河套地区的河流存在。这条河流的下流,在穿越了今天的包头市之后,最终汇入的黄河。它的名字叫做“昆都仑河”。
  昆都仑河在汉朝的时候,被称之为“石门水”,在乌拉山南麓所兴建的,护卫这条河谷通道南口的防御工程,则叫做“石门障”。事实上,石门障及阴山(乌拉山)长城,并非是五原郡所拥有的唯一防线。在石门水的源头之处,也就是狼山东部山地的山脊上,自狼山一线向东修筑的长城,也一路延伸过来了。就像两山在此交错一样,两条长城也在此交错,以防止匈奴人中间开花,切入到狼山与乌拉山之间。
  
  由于昆都仑河谷的重要地缘作用,有很多人文历史研究者,会很自然的将它视为乌拉山与大青山的分割线。不过当我们有机会从空中俯视这片山地里,就会发现乌拉山与大青山并不是正面对接,而是在包头东北方向交错相接的。一定要以一条河流,作为乌拉山或者说狭义“阴山”的东部顶点,昆都仑河向东约40公里的一河季节性河流“五当沟”(流经今包头市石拐区),会更为准确。当然,一段山体叫什么名字,本身并不会影响它所影响的地缘结构。在此指出,只是希望这里所做的地缘认定,不要与大家通过其它渠道所了解的信息相冲突罢了。
  
  石门障和石门水,在汉匈博弈的过程中,曾经多次见诸于史料。由于这条道路的南部终点,是汉朝建制在五原郡最东部,大青山与黄河之间的“稒阳”县,因此此道也被称之为“稒阳道”。在后来汉帝国经营河套地区的过程中,自石门障起,沿稒阳道一路向北,直至狼山东部山地北麓,陆续修筑了一系列与匈奴城堡,如光禄城、支就城、受降城(宿虏城)等等。
  顺便说一下,大家都所熟知的四大美女中的“王昭君”,就是由稒阳道出塞的。不过她的最终目的地,并非如很多文人想象的那样是在漠北而是阴山长城以北,大漠之南的草原地带。这是因为她所和亲的对象,是匈奴分裂之后,依附于东汉帝国的南匈奴单于“呼韩邪单于”。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相当于宗主国赐婚性质的王昭君虽然身处塞外,但相比西汉初年,无论从地缘环境(与河套诸边郡相邻),还是政治环境看,她都比西汉初年那些以身换和平的宗室之女,日子要好过许多的。
  
  王昭君的出现,固然可以加深大家对稒阳道的印象,也进一步验证了此道的重要性。然而在卫青决心发起漠南之战时,却没有选择从此出塞。至于他的选择到底是什么,我们下一节再继续解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