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天意文学 > 地缘看世界 > 第986节
日期:2014-01-2101:48:48
  2014/1/20
  并不是每一个“叛徒”都有机会在史书中留下姓名的,就象当日准备降汉的“左大都尉”,留下的只是一个官名罢了。不过李陵军中的这个“叛徒”名字和官职倒都是有史可查的:官为“军候”,名为“管敢”。在汉军的军制中,军候一职大约管二百人,相当于现在的营、连长一职吧。
  这位“管敢”叛逃的原因,据称是受到了更上一级的校尉的侮辱。具体是为了什么受辱并无从得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给单于带去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汉军的箭已经快用完了;二是汉军并没有后援。匈奴方面所担忧的,无非是汉军的弩箭对自己杀伤过大。另外汉军又有可能是在行诱敌深入之计。在汉、匈两军都快支撑不下去时,这二个信息的透露,无疑让胜利的天平完全倒向了匈奴一方。
  
  为了进一步体现自己的价值,叛逃者进一步向单于建议,以骑兵冲击汉军军阵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匈奴骑兵应该占据南山之上的制高点,居高临下的用箭射击从山谷中穿行的汉军。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提升匈奴弓箭的射程、射击的精确度;反之,不得不仰射的的汉军,对匈奴人的杀伤力就大大降低了。
  实际上,对于精于防御的汉军来说,上述建议是山地阻击(伏击)战的标准作战方式了。然而匈奴方面显然并没有这样以静制动的战术思维,在过往的战斗中,只是一味的以机动优势,冲击汉军的军阵(加上中间放了把火)。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这一阶段及之前的游牧民族,在战术上的确是乏善可陈。武器、组织性、战术都明显占优的汉军,做到以一敌五并非神话。
  当然,战争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正如陈汤所言,西汉后期,汉、匈两军的战力比,已经变化为1:3了。而在后来的历史中,随着马镫的发明,以及游牧民族在战术上的进步,中原王朝所面对的北方之敌也越来越强大了。
  匈奴方面在战术上的调整,让汉军进入了开战以来最困难的阶段。已经完全摸清对手底牌的匈奴人士气大振,很快便全军出动,控制了穿越南山的每一条谷地,并将箭雨居高临下的倾倒在,试图穿南山而过的汉军头上。
  
  很显然,穿越南山之战极大的消耗了汉军本来就为数不多的箭支。要知道,之前那种骑兵冲阵,并不会消耗太多的箭支。至多三轮齐射之后,就能打退匈奴人的一次进攻了。现在的话,夺路而逃的汉军,要想压制住这些身处高地的弓箭手,就必须以更高的射击频率来回击对手。
  最终,战术素养极高的李陵军,大部分还是冲出了南山谷地。不过,汉军所携带的箭支,也在这一战中消耗殆尽了。其实,如果匈奴方面在战术层面上再完善一下的话,还可在汉军进入山谷后,以滚木礌石封堵山谷两端(再狠点还可用火攻),这样的话,汉军可能连南山也冲不出来了。当然,这毕竟不是一场事先计划好的伏击战,匈奴人此时并没有时间准备这些障碍物和燃烧物。况且与这些阴谋诡计相比,匈奴人还是更愿意相信他们在人数和机动力上的优势。
  
  南山之南,就是古尔班赛汗山最南部的一段山体——鞮汗山了。穿越这段山体,李陵与居延塞之间就是一马平川的戈壁了。单从人数来看,汉军的伤亡率应该是十分惊人的低了。经过那么多场战斗,汉军此时还能剩余3000余人。然而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从来不能只看人数和士气(虽然我们过往接受的教育,总是强调这两点才是制胜的关键)。汉军之所以能够在战力上大幅领先匈奴,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武器的数量和质量。而现在,李陵的这支军团,不仅用完了所有的箭支,更连短兵相接的兵器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对于大家来说,“箭”是消耗品这一点,理解起来完全没有难度。不过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那些用以近身格斗的兵器本身,消耗量也是巨大的。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下来,士兵手中的兵器基本上都需要修复或者更换了。从浚稽山至大泽一线的战斗中,汉军的手中的近战兵器消耗量应该并不大,在那些战斗中,冲阵的匈奴骑兵基本上都是被弩箭解决掉的。问题是,在南山之北的树林之战中,匈奴方面损失的数千人,却应该有相当部分是在近身格斗中被斩杀的。
  
  能够在近战中占得优势,说明了李陵军所善长的不仅是是射术了(前提是对方无法发挥机动优势)。如果能够有足够的战马,这支部队骑射技术也决不会逊于匈奴人(这是李氏家族的看家本领)。只是现在,这剩下的三千多汉军,已经几乎没有再与匈奴一战的本钱了。除了军官手中还能分配到一把短刀(尺刀)以外,普通士兵就只能将车辐砍下来做兵器了。
  尽管武刚车在前期的战斗中,为汉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现在保留它们已经毫无意义了。事实上,在冲出南山之后,这些战车就被放弃了,能够变身成为武器,也算是它们所能发挥的最后价值了。带着这些简陋的装备,李陵和他的士兵终于退入了鞮汗山中。
  实际上,匈奴人也完全可以把最后的战场,设定在南山与鞮汗山之间的盆地中。问题上,通过之前的南山阻击战,匈奴人明白了居高临下、远程攻击的好处,就不愿意再在旷野上冒险冲阵了。最主要的是,他们此时还无法确知,汉军的箭是否已经消耗完了。
  再一次进入山谷的汉军,肯定也已经预知到又将承受一场两侧高地,铺天盖地而来的箭雨了。好在汉军应该还有足够多的盾排配合防御阵型,来保护了自己的有生力量。问题是,匈奴人也在进步,未能在南山之中阻击成功的他们,终于在鞮汗山中想到了“重武器”。
  日期:2014-01-2101:49:59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