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天意文学 > 地缘看世界 > 第1018节
日期:2014-03-2423:36:50
  2014/3/24
  既然“波斯“马上代表亚洲,第一次成为欧洲人的大麻烦了,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暂时把视线拉向伊朗高原,看看”波斯帝国“是如何形成的了。从时间上看,伊朗高原进入了王国时代的时间,要比希腊人结束黑暗时代,重新回到城邦文明时晚一点。公元前7世纪,崛起于伊朗高原西北部的“米底王国”,成为了伊朗高原诸部的控制者。
  事实上,单从伊朗高原与两河平原的距离来看,这一地缘板块似乎应该有机会,更早迎来文明的曙光。不过,一方面,伊朗高原与欧亚草原的距离过近,来自南俄、中亚草原的,以游牧为生的印欧部落,在源源不断的南下进程中,总是会影响到高原内部的文明进程;另一方面,伊朗高原是一个边缘被高山山脉包围的“高原盆地区”。内部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使之内部没有足够规模的冲积平原,来帮助形成强大到足以抵御游牧者的农业文明。
  
  不过相比近乎纯游牧区蒙古高原,伊朗高原的古典经济中,还是有机会加入农业成份的。这其中,较低的纬度所带来的较高积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情况,可以参考在中亚——西域地区的农牧分割线。比如纬度较高的准噶尔盆地,在绝大部分古典时期,就是游牧区;而南边的塔里木盆地,则发展出了绿洲农业。
  以伊朗高原腹地这样的气候条件,最终的经济结构,势必将形成畜牧+粗放型农业的混合体。这样的经济条件,固然可以在政治上,模仿那些文明地区,由部落时代进入权力世袭、集中的王国时代,但离产生独立的文明,却还有着一段距离。就象匈奴人虽然算是将蒙古草原带入了王国时代,然而受地理条件所限,在整个古典时期,蒙古草原都没有产生过独立的文明(政治结构在王国——部落两种状态中轮回)。
  
  伊朗高原如果想产生独立文明,找机会与近在咫尺的两河文明相融合,是一条必经之路。类似的进程,看起来与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有些类似。不过伊朗高原的优势在于,其内部的农业绿洲,有机会依托定居生活(包括经济的稳定)将从低地吸收来的文明因子固定下来。而伊朗高原本身处在欧亚大陆主交通线上的地缘优势,也为其文明的产生、延续,加固了经济基础,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元素。
  
  公元前7世纪,以间接控制手段统一波斯高原的米底王国,只能算是让伊朗高原,由部落时代进入了王国时代。这一进程之所以发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北角,主要是因为这一地区,是伊朗高原与南俄草原最为接近的板块。自南俄草原南下的游牧民族,能够不断加强米底地区的军事优势。事实上,即使在米底王国立国,并成为伊朗高原之主后,来自南俄草原游牧部落(时称斯基泰,或西徐亚人),还曾经入主米底王国,为之注入新的游牧基因。
  
  最终让伊朗高原有机会成就文明的,是生活高原西南部,与波斯湾相邻的波斯人。虽然在米底强盛时,波斯曾经被迫臣服于米底。不过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相对远离欧亚草原游牧民族,以及高原西部的其它地缘势力(比如两河上游的亚述人)。这使得波斯人,在米底王国因连年战事而陷入衰退后,有机会崛起,并最终取代米底成为伊朗高原之主。
  波斯对米底的逆袭,完成于居鲁士大帝时代(公元前559——前529年在位)。公元前550年,在征服米底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第一帝国)之后,居鲁士也不得不面临和米底一样的问题,那就是来自北部草原地带,与西部安纳托利亚高原的两面压力。不过与米底人疲于应付这两个方面压力不同的是,波斯人在军事上压制住这两个方向之后,很快便把兵锋指向了高原南部的文明中心——两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此时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政治代表,正是中国人所认定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
  
  从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中叶,“巴比伦“作为一个统一两河平原的地缘政治标签,存续了1200年时间。由于地理相近,以及经济吸引力的原因,安纳托利亚高原——亚美尼亚高原——伊朗高原,这条高地线上的地缘势力,入侵富庶的巴比伦,完全不让人意外。事实上,这些高地民族要是对之没有兴趣,倒是让人奇怪了。不过与之前那些,满足于以军事手段劫掠、逼贡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高地入侵者不同的是,波斯人直接控制了两河平原(甚至在此设立都城)。这一变化,与秦帝国用郡县制,取代先秦的分封制,将中央之国带入帝国时代的历史意义一样。也就是说,波斯虽然不第一个南侵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高地民族,却是第一个真正将高、低地整合进一个中央集权性质政治体的民族。
  
  很显然,政治上的整合,让波斯人有机会站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肩膀上,最终成就属于自己的文明。然而居鲁士大帝在完成这一融合之前,首先要解决的还是高地竞争者问题。从地缘位置来看,最有可能成为伊朗高原统治者对手的,是以两河上游为核心领地的,在亚美尼亚高原南部世居了一千多年的亚述人。这支以善使用铁制武器而著称的原始闪含人,对周边各板块都是巨大的威胁,他们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对外扩张的战争史。
  
  在米底人进入王国时代,并成为伊朗高原霸主之前,亚述人已经代表北上的原始闪含系部族,消灭了原始闪含系的“赫梯人“在小亚细亚东部最后的残余势力。相应的,与之相邻的伊朗高原米底地区,也同样饱受亚述人的入侵。事实上,米底地区之所以由分散的部落状态,进阶为统一的王国结构,直接诱因正是因为亚述人的军事入侵。而米底王国的崛起,也正是因为与两河下游的巴比伦王国一道,共同解决了这个麻烦的邻居。很显然,满足于低地富庶生活的巴比伦人,不会对向亚美尼亚高原扩张感兴趣。最终将之纳入势力范围的,是米底王国。
  
  这就是说,击败米底王国统一伊朗高原波斯人,实际上也一并接收了亚美尼亚高原。然而高地竞争者的威胁,并不仅仅来自于亚美尼亚高原,以安纳托利亚高原为地理核心的“小亚细亚半岛“,才是伊朗高原最大的竞争者。至于在波斯人统一伊朗高原时,能从小亚细亚半岛威胁新兴波斯帝国的是谁,他们崛起的地缘背景又是什么,我们明天再接着解读。
  注:关于波斯高原板块划分,以及各板块崛起顺序的问题,在西域部分已经详细解读过了。具体可参看《伊朗高原——中亚地缘关系图》。附图地址:www.gzlytj.com/Upload/admin/2013-3-583.jpg
  日期:2014-03-2423:42:19
  LZ,鉴于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三个南斯拉夫,因此建议LZ在涉及南斯拉夫的表述中,一定要严谨。第一南斯拉夫,也就是南斯拉夫王国,存在于1941年以前;第二南斯拉夫,也就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存在于1945-1991(或1992年4月);第三南斯拉夫,也就是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仅包含塞尔维亚和黑山的那个,存在于1992-2003。
  马其顿归属于南斯拉夫的时代,应该是第三南斯拉夫也就是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以前,因此建议LZ今后更加严谨的使用“南联邦”这一称呼,这也是目前通用称谓;使用“南联盟”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
  谢谢指出,以后会注意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