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天意文学 > 地缘看世界 > 第1045节
日期:2014-05-0800:25:40
  2014/5/7
  在雅典动用数万人远征西西里之时,斯巴达的确是紧张了一阵,并且迅速组织援军登陆,帮助叙拉古人御敌。而雅典所采取的策略,就是以舰队监控伯罗奔尼撒人的港口,以孤立叙拉古。然而,在经历过最初的拉锯之后,斯巴达人终于想明白了,并没有必要去用自己的短板(海军),去冲击希腊人的海上防线。只需要象以往那样,在阿提卡再起战事,雅典人就将顾此失彼了。
  公元前413年春,在雅典远征西西里一年多后,斯巴达率军北伐雅典。按照中国式的计谋定义,这就是典型的“围魏救赵“之计了。雅典人并非没有想到这一层,不过以”十年战争“时期的套路来看,斯巴达人的攻击并无法持久。面对雅典城稳固的防御体系,斯巴达人在军粮耗尽之后,就会不得不退回伯罗奔尼撒。而躲入雅典城的农民,也可以回去继续农业生产。也就是说,斯巴达人的攻击,并无法对雅典的战争潜力,造成致命伤害。
  
  然而这一次斯巴达人的战术,与上一阶段却截然不同,在蹂躏过城外的乡村后,斯巴达军队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在雅典城北17公里处的“德凯利亚“(Dekelia)高地驻扎了下来。每当雅典人想出城恢复生产时,斯巴达人的军队就会很快出现破坏。这种做法,不仅让雅典完全无法获取收成,亦无法从陆地上,接收北方盟友运送来的补给。在这种情况下,雅典只能更加依赖海洋经济。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向进出的商船加征关税了。
  
  当雅典内部经济受逼停顿,不得不从外部同盟身上,掠夺更多战争资源时,提洛同盟的存在的基石也就动摇了。要知道,海洋文明也好,海洋同盟也罢,会比其它形态的文明、同盟更加现实和逐利。利益才是一切存在的基础。说的浅显点,如果跟着雅典混,不能获利,反而要受剥削,那么这种同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今天西方世界所喜欢采用的“联邦制“形式,其价值根源也是源自于此。
  斯巴达人并非突然顿悟,才想到这个“好办法“消耗雅典的。之所以在”十年战争“中,没有在阿提卡打持久战,是因为当时的雅典海军,一直在伯罗奔尼撒做环岛运动,不时登陆攻击伯罗奔尼撒人的后方。在这种情况下,前线势必不能接收到稳定的补给,并且需要回援本邦了。然而这一次,雅典海军固然还在沿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海岸线”巡逻“,但他们这一次的任务,却仅仅是避免伯罗奔尼撒人出港,增援西西里。即使雅典海军有想法,象上次一样侵扰对手的后方,他们也没有兵力这样做了(陆军主力都投入西西里了)。现在,不可一世的雅典帝国,陷入了他最不愿意面对的境地——两线作战。而且两线都是在雅典最不善长的陆地。至于雅典最为优势的海军,却沦落成为了西西里远征军的后勤部队。
  
  事实上,在西西里战事陷入胶着状态时,远征军内部的意见就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明智的做法,应该是放弃西西里,以保存雅典的实力,尤其是让优势的海军回援雅典。这样的话,虽然会使得前期的付出打了水漂,但最起码可以让战争重新回到雅典可以掌握的节奏。只是在这种时候,雅典式“民主“体制的弊端又显现出来了。认为应该回撤的将领,并无法说服坚持远征者。
  出现这种局面最根本的问题的在于雅典的“民主“体制。雅典人之所以能够决定远征,并非象集权国家那样,由皇帝一人或者一个精英决策层所决定的。最终的促成远征的,是所有雅典公民。而政治家所在技术上要做的,就是通过演说,让大家感觉到这次远征,是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每一个出征的人员,都可能为之下了血本(空手而归,意味着血本无归)。在这种情况下,你要说服的,就不是一两个拥有决策权的将领了。
  
  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体制,事物最终的走向,还是会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的。不过就战场的情况来说,却肯定是需要当机立断式的决策的(这点,薛西斯就能做到)。最终,在自知无法承担失败的后果后,雅典远征军还是决定硬着头皮,继续在西西里岛上与叙拉古人战斗。
  如果远征军能够一直得到雅典的支援,那么西西里岛的战事,不管最终结果如何,都有可能再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就象特洛伊战争,或者雅典当年支援爱奥尼亚地区,抵御波斯的战争一样。问题是,在雅典本身遭受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再持续增援西西里实在是有些力不人心了。最终在公元前413年9月,在粮草断绝的情况下,远征西西里的雅典军队,在海陆两线都遭受了毁灭性打击。战争的结果是,雅典损失了包括一万重装步兵(主力)在内的将近五万内。这样的损失,对于任何一个希腊式城邦来说,都是短期内所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
  
  现在,胜利的天平开始向斯巴达倾斜了。得知西西里远征军全军覆灭的雅典,除了要继续和斯巴达人纠缠之外,还需要额外担心,叙拉古人会不会报复性的远征雅典了。不过,从战略上看,西西里远征军这么快的失败,也不能算完全的坏事。最起码雅典不需要再为填这个无底洞伤脑筋了。不管雅典的公民,对远征持什么样的态度,他们现在的目标都变成了——保卫雅典。
  至于斯巴达人,叙拉古人在西西里的胜利,固然可以让他们免除后顾之忧,甚至多一支生力军参战。而他们也可以更从容的呆在阿提卡,让雅典本部的农业生产归零。只是面对拥有有海上通道的雅典城,斯巴达人要想破城的难度也是极大的。即使退一万步讲,斯巴达攻破了雅典城。海上实力占优的雅典,也还有机会把他的人员、财产转移到海外。就像当年在希波战争中,雅典曾经准备做的那样。
  
  要想打破这一僵局,斯巴达人就必须补足自己的短板。也就是说,只有在海上实力也压倒对手时,雅典才真的有可能,被伯罗奔尼撒人所征服。为了做到这一点,斯巴达人在出征雅典之前,就开始向盟友筹资,以打造一支能够和雅典海军抗衡的舰队(战舰数量最少要100以上)。反观雅典,让他们继续在陆军上投入,以抗衡斯巴达却并不是明智之举。他们取胜的机会,依然在海上。为此,在斯巴达打造海军的同时(尤其是获知远征失败后),雅典也倾其所有,动用国库储备金,搜集一切能造船的木料打造新的舰队。
  
  不管西西里的远征有多么失策,雅典将宝押在海军身上的想法还是正确的。相比之下,斯巴达人虽然已经在极力扩充自己的海军,却对于自己是否能在海上战胜雅典缺乏信心。为此,斯巴达人也在战略上做了一个重大决策,以让自己的“长板“发挥更大的作用。斯巴达人的这个决策,就是派军远征色雷斯。
  斯巴达人远征色雷斯的战略意图,其实和雅典远征西西里的想法一样,就是攻击对手的战略后方。一如叙拉古人算是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战略伙伴一样,色雷斯人也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和雅典人结盟。不过斯巴达人远征色雷斯,却并非是图谋色雷斯的土地,而是希腊拔除雅典在色雷斯海岸的据点,并控制达达尼尔海峡。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雅典进口的粮食主要是从黑海地区,经达达尼尔海峡输入的。如果斯巴达能够控制色雷斯沿岸及达达尼尔海峡的话,无异于切断了雅典的战略补给线。
  
  斯巴达人之所以敢这样劳师远征,一方面是觉得自己陆军在色雷斯的表现,肯定会强过雅典人在西西里;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爱琴海已经不再是雅典人的天下了。所谓“墙倒众人退“,在西西里之战失败后,提洛同盟的很多成员,不再觉得雅典能保护自己了。在这种情况下,包括雅典的门户——埃维亚岛,以及小亚细亚的爱奥尼亚地区,都开始脱离同盟,试图与斯巴达人甚至波斯人单独议和了。
  
  为了保住自己的同盟,也为了自己的海上补给线不被切断,雅典急需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公元前411年——410年,凭借自己深厚的海洋底蕴(拥有经验更丰富的水手、海军),以及倾国之力打造的海军。雅典终于通过两场海战击败斯巴达海军,重新又夺回了达达尼尔海峡的控制权。
  雅典重夺爱琴海制海权结果,让战争再一次陷入类似十年战争式的僵局。一方面雅典无法威胁伯罗奔尼撒半岛;另一方面斯巴达也无法断绝雅典的海上经济。要是再这样耗下去的话,估计又要签署一个双方都需要,但都心知无法遵守的“XX年和平协议“了。不过,这个结果并没有出现。因为在希腊人自己打的不可开交时,一个强势的第三方开始介入战局了。这个第三方,就是一直在隔岸观火的“波斯帝国”。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