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天意文学 > 地缘看世界 > 第1158节
日期:2015-01-2823:01:47
  2015-01-28
  [哥特人在罗马定居权的取得]
  罗马并非没有容留“蛮族”的先例。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张,罗马早已是一个民族繁杂的国家。在哥特人这次举族迁徙之前,就有不少在竞争中失败的萨尔马提亚人、哥特人请求入境。由于罗马军队也需要这些边缘民族,来丰富他们的兵种,因此这类请求很多时候并不会被拒绝(尤其是在应对波斯的战争中,需要大量骑兵配合)。问题在于,这次民族迁徙的规模实在太大,也来的太突然了。匈人急如闪电的攻击,使得罗马几乎没有时间反应,就要面对数量高达百万的哥特难民。
  
  通过与罗马的交涉(当然包括“私下交涉”了),一部分西哥特人被罗马的边境官员允许入境,而威胁性更大的东哥特人,则被罗马拒之门外。然而命令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一回事。当你需要面对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求生的难民时,多瑙河就不再成为屏障了。不管罗马愿不愿意,大量哥特人还是如潮水般的涌入了罗马境内。
  对于罗马来说,当下最好的策略,应该是先稳住哥特人,然后将之分散迁徙到帝国境内的各个行省,再慢慢进行消化。只是面临突如其来的变故,帝国需要时间来进行反应。然而哥特人很快就失去了耐性,或者说人的本能告诉他们,如果一切听从按照罗马的安排,他们很快将成为任人宰割的鱼肉。于是在匈人对哥特人发动战争的第二年(公元377年),哥特人就把战火引至了罗马境内。
  出于地缘位置的关系,色雷斯地区成为哥特人肆虐的重灾区。民族存亡的压力,反倒让原本相互独立的东、西哥特人,有机会优势互补,结合成一个更具战斗力的整体。在与罗马军队的对抗中,西哥特步兵负责用马车结成一个个“车阵”。这些车阵在为哥特军队及后勤提供保护的同时,还能够用来做可移动堡垒,控制路口、要塞;与此同时,东哥特人的骑兵则负责发动攻击、劫掠物质。即使遭遇阻击受挫,也可迅速撤回“车阵”,不至于溃散。
  
  东、西哥特人这种1+1大于2的组合,无疑大大提升了彼此的战斗力。当然,就多兵种配合这点来说,组织性更好的罗马军队来说早就在做了,也更为系统。为了应对越来越严重的东方压力,罗马军队的骑兵比例,当下也能达到1/3。只不过,罗马无论从战术还是战略层面,都需要时间来适应这种突发状况。
  罗马此时所要面对的,并不只限于哥特人带来的压力。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哥特入侵所引发的连锁反应。一方面一些匈人、阿兰人,甚至在罗马军队中服役的萨尔马提亚人、高卢人,也加入到这场狂欢当中;另一方面从莱茵河口到多瑙河中游,整个帝国的北方防线都开始受到其他日耳曼部落的冲击。很难说这些从日耳曼尼亚境内发起的攻击,事前跟哥特人制定过什么详细的联合计划。其他地区的日耳曼人,更多是看到自己对面的罗马军队,开始不断向色雷斯战场调动,乘虚而入罢了。
  
  不管日耳曼人是否主观上有联合起事的计划,匈人入侵南俄草原所引发的这一系列危机,都让罗马陷入了混乱当中。罗马甚至在公元378年的一场战役中,一次就损失了4万军队。这种情况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辛布里战争时,日耳曼人对罗马军队的毁灭性打击。唯一有所不同的是,罗马当下的对手会更有组织性,也拥有更多熟悉罗马战术的“第五纵队”。
  当战争开始出现拉锯状态时,哥特人也遇到了当年辛布里人一样的麻烦,那就是给养不足。因为很快,从瓦拉几亚平原到色雷斯一带的物资,就被数以百万计的哥特人消耗殆尽。在罗马开始全国性动员,并大举向色雷斯调兵的情况下,哥特人想再进一步向希腊半岛,或者小亚细亚半岛攻击前进,是十分困难的。即使罗马人当下还没有全歼哥特人的实力,也可以防守住各个据点,让时间和饥饿来拖跨对手。当年辛布里人和他们的盟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采取的方法是向防御力较弱的高卢、西班牙地区发动远征,一次次的劫掠凯尔特人。如今哥特人面前却并没有这样的方向选择。前有罗马后有匈人的局面,使得他们只能尤如困兽一般,在黑海西岸为生存而战。
  
  日期:2015-01-2823:04:45
  2015-01-28
  [哥特人在罗马定居权的取得]
  罗马并非没有容留“蛮族”的先例。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张,罗马早已是一个民族繁杂的国家。在哥特人这次举族迁徙之前,就有不少在竞争中失败的萨尔马提亚人、哥特人请求入境。由于罗马军队也需要这些边缘民族,来丰富他们的兵种,因此这类请求很多时候并不会被拒绝(尤其是在应对波斯的战争中,需要大量骑兵配合)。问题在于,这次民族迁徙的规模实在太大,也来的太突然了。匈人急如闪电的攻击,使得罗马几乎没有时间反应,就要面对数量高达百万的哥特难民。
  
  通过与罗马的交涉(当然包括“私下交涉”了),一部分西哥特人被罗马的边境官员允许入境,而威胁性更大的东哥特人,则被罗马拒之门外。然而命令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一回事。当你需要面对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求生的难民时,多瑙河就不再成为屏障了。不管罗马愿不愿意,大量哥特人还是如潮水般的涌入了罗马境内。
  对于罗马来说,当下最好的策略,应该是先稳住哥特人,然后将之分散迁徙到帝国境内的各个行省,再慢慢进行消化。只是面临突如其来的变故,帝国需要时间来进行反应。然而哥特人很快就失去了耐性,或者说人的本能告诉他们,如果一切听从按照罗马的安排,他们很快将成为任人宰割的鱼肉。于是在匈人对哥特人发动战争的第二年(公元377年),哥特人就把战火引至了罗马境内。
  出于地缘位置的关系,色雷斯地区成为哥特人肆虐的重灾区。民族存亡的压力,反倒让原本相互独立的东、西哥特人,有机会优势互补,结合成一个更具战斗力的整体。在与罗马军队的对抗中,西哥特步兵负责用马车结成一个个“车阵”。这些车阵在为哥特军队及后勤提供保护的同时,还能够用来做可移动堡垒,控制路口、要塞;与此同时,东哥特人的骑兵则负责发动攻击、劫掠物质。即使遭遇阻击受挫,也可迅速撤回“车阵”,不至于溃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