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天意文学 > 地缘看世界 > 第1375节
对比葡萄牙人失败探索,哥伦布能够一次成功,并且接下来成功数次验证航线的可行性,应该说是相当的成功了。这一切难道都只是因为,上帝更加眷顾西班牙人吗?西班牙人可能会这样认为,但我们肯定是要找出背后原因的。参照所附的《哥伦布美洲之旅示意图》会发现,哥伦布的每一次航行,在大方向上都是遵循着从加那利群岛,先东南向驶往加勒海,在考察完毕后再西北向直接返航西班牙本土,整个航线呈顺时针状。造成这一航线特点的,就是大航海时代最重要的一个气候现象——信风。
  
  信风指的是在低空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地区的风。在之前的解读中,信风也是造成包括撒哈拉沙漠在内的,副热带沙漠带的重要原因。南北纬5°—25度°一带,是信风活动的范围,信风带在这个低纬度范围内,周期性南北移动位置。不变的,是信风吹动的方向。在地球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的盛行的是从东北方向刮向西南的“东北信风”。正是这一风向,将北非大陆的水气带离了大陆。当然,有人失意就有人得意,信风也同时为大西洋西侧的西印度群岛和中美洲东侧,输送了大西洋水气,使之成为了降水丰沛之地。
  
  固定时节的固定风向,也为试图横穿大洋的航海者提供的便利,包括哥伦布、麦哲伦,以及诸多海洋贸易者,都很好的让自己成为了信风的受益者。为此,信风也被形象的称之为“贸易风”。与后来那些掌握规律,主动利用信风航行的航海者不同的是,哥伦布的信风之旅,实际上是误打误撞。从北纬28度的加那利群岛出发的哥伦布,在行程近半时再循着追着风向南调整航向,恰好使自己的船队置于东北信风带中。意识到这点的哥伦布,在后来的3次航行中,都会主动先从加那利群岛向南进入信风带,让“天”帮助自己到达“印度”。
  
  如果哥伦布所遇到的只有东北信风的话,那么他回程时将遇到很大的障碍。不过球状的地球,并不只一有一个风带。大体上南北半球,各存在三个相对应的风带。以北半球的情况来看,除了低纬度区的东北信风带以外,还有中纬度的西风带(核心区在35度—60度之间)、高纬度的极地东风带,再加上一个南北纬5度之间的“赤道无风带”。整个西欧大陆都处在西风带的润泽之下,这也是为什么同纬度的情况下,欧洲的气候要比亚洲东部更为温润的根本原因(以纬度计,伦敦的位置相当于黑龙江北部了)。
  
  由于发现的“印度”位置加那利群岛之南,哥伦布在回程过程中决定先向北航行至28度线附近,然后再寻找合适的风向向东航行。这一歪打正着的决定,让好运再次降临到哥伦布身上。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从西印度群岛启程向北航行的哥伦布,正在向着顺风的西风带前行。事实上,哥伦布的运气带在更好些,在北纬30度的时候,他的船只就遇到了西风,遂调整航向向东航行。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从亚速尔群岛(北纬36°55′——39°43之间)出发西行的葡萄牙人,想要发现北美大陆的可能性有多低了。如果在与西风抗争的过程中再遇到风暴,那么等待他们的结果将更加的悲惨。
  
  顺便说下,哥伦布的船队是在波多黎各岛东北方向,开始转而向北航行的。如果接下来严格向正北方向航行(而不是向东北方向偏移),那么哥伦布很可能在遇到西风时看见一片西太平洋腹地唯一的陆地——百幕大群岛(北纬32度14分至32度25分,西经64度38分至64度53分)。十年之后,西班牙人还是发现了百慕大(现为英国属地)。吸引我们目光的,倒不是这个群岛本身,而是传说中的“百慕大三角洲”。所谓“百慕大三角洲”又叫“魔鬼三角洲”。一般指的是百慕大群岛——佛罗里达半岛——波多黎各岛之间的海域。关于这个区域的传说,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至于到底有几分真实性,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诸多船只、飞机在此失事,实在不是这里通解解读的。只能说如果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哥伦布将所想象中的“印度”,而不是“中国”调整为探索方向,倒是恰巧避开了这个危险之地。
  
  西风固然为哥伦布的回种提供了极大便利,日后哥伦布和其他航海家也可以利用这点穿越大西洋和其它大洋,但风力却不是航海者们所能掌控的。在回程过程中,哥伦布就因为风暴的原因,不得不在两次在葡萄牙的领地避险(亚速尔和里斯本)。只不过,哥伦布既然有手段用隐瞒航程、航向的方式,稳定住失去耐心(甚至差点暴动)的船员,自然也有办法让葡萄牙人以为他的航行失败了。虽然这点小插曲没有影响到哥伦布的计划,但很显然,在西班牙公布哥伦布的发现后,葡萄牙一定会有所动作。至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
  
  日期:2016-09-0622:23:18
  2016-09-06
  【关键词:教皇子午线】
  一切都如西班牙人所担心的那样,哥伦布的发现结果一经公布,葡萄牙方面极为不满。葡萄牙人认为根据《阿尔卡索瓦斯条约》的约定,加那利群岛同纬度以南已探索或未探索的土地,都应该归属于葡萄牙。问题在于这个条约的签订,实际只是在帮助葡萄牙垄断黑非洲的探索权。如果将权力向西无限延伸的的话,对西班牙其实是很不公平的。当然,所谓“国际法”更多是政治博弈的妥协,法律层面能做的,本质只是让结果变得有章可循罢了。在大环境未变的情况下,这些条约一般能得到有效执行,一旦条约所适应的基础环境出现大变化,就势必会再陷入一场新的博弈,以磨合出新的规则来调整彼此的关系。现在西班牙的发现就是如此。基于前往印度和东方的航线,所蕴含的无限经济空间,西班牙绝对愿意以一场全面战争为代价,与葡萄牙人争个短长。
  
  战争并非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最起码葡萄牙肯定也没有把握战胜西班牙。尤其这个世界还有许多未知的土地,等待西、葡两国去开发,还没有到需要争的你死我活的地步。两国需要的是一个有资格充当调解人的第三方。很显然,罗马教廷将是最佳人选。对于罗马教廷来说,利益是它希望这件事情和平解决的最大驱动力。从公元6世纪起就开始推广征收的“什一税”,让教会能够从天主教徒的所有收益中获利10%。这意味着,只要葡萄牙和西班牙,坚定承认自己天主教国家的身份,无论他们谁在未知世界的扩张,对教廷都是有利的。(注:什一税的依据是是《圣经.旧约部分》中写到的:27:30地上所有的,无论是地上的种子是树上的果子,十分之一是耶和华的,是归给耶和华为圣的/27:32凡牛群羊群中,一切从杖下经过的,每第十只要归给耶和华为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