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人对马六甲的征服,及后来所引发的一系列军事冲突,迫使大批原本以海峡东段港口为基地的穆斯林商人,开始回流至苏门答腊岛北端的亚齐地区。之所以用“回流”这个词,是因为在马六甲苏丹国崛起之前,亚齐地区的巴塞苏丹国,一直是穆斯林商人在南洋地区最重要的中转地。
不过巴塞苏丹国并从马六甲的衰弱中收获利好,抓住这次机遇的,是与之相距200公里“亚齐占族人”。占族人能够抓住这次机会,原因之一是与他们在越南中部的同族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在南海地区开展贸易的穆斯林商人来说,这显然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开展海上贸易;同时,占城王族的背景,是“亚齐占族人”能够脱颖而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与穆斯林100多年前扶植“三佛齐”王室后裔,在马六甲建国的理由一样,“亚齐占城人”自带的政治遗产,不仅意味着能够迅速建立成熟的国家组织,更能从看不到政治希望的占城故地,持续吸引人口加入。
事实上在此之前,客居班达亚齐数十年的占族人,还不得不接受时称“南浡里国”土著王国统治。在郑和舰队的记载中,这是一个也接受了伊斯兰教信仰,但人口不过千余户的小国。接受文明水平更高,且更有商业头脑的占族人定居,是这个小国发展经济的一个机遇。最起码有机会,在与邻国巴塞苏丹国的竞争中增加筹码。
然而逐渐掌控当地经济,并抓住马六甲王国衰弱战略机遇的占族人,很快便有了足够的力量反客为主,将“南浡里国”变成自己的“亚齐苏丹国”。一如马六甲苏丹国在15世纪初的崛起一样,在成为穆斯林商人最重要的中转地之后,占族人所建立“亚齐苏丹国”,迅速崛起为了苏门答腊岛北部的强国,甚至吞并了它的直接竞争对手巴塞苏丹国。今天的印尼“亚齐特别行政区”,便是在当日亚齐苏丹国的基础上建立而成的。
仅仅控制苏门答腊岛北端,并不是亚齐苏丹国的最终目标。毕竟从位置上看,马六甲海峡东端,要比西端更有利于开展贸易。那些原本在马六甲苏丹国庇护下开展贸易的穆斯林商人,之所以选择投奔亚齐,很大程度也是希望有一股新的力量,能够带他们重夺香料贸易的控制权。尤其是在看到马六甲苏丹的后裔,开始放弃这一目标之后。
亚齐人自然也知道南洋伊斯兰世界,及穆斯林商人们对自己的期待。有鉴于此,这个国家自建立之日起,就带着“圣战”的气质。也可以说,这些完成占城人向亚齐人身份转变的“越南人”清楚,通过战争和更纯粹的信仰,不仅能够让他们在南洋“马来-伊斯兰”世界立足,更有机会取代马六甲王室成为地区领袖。
为此,亚齐人的军舰,一次又一次的袭扰葡萄牙商船,甚至几乎攻陷马六甲城。只是从客观环境来看,占城王族后裔要想代表伊斯兰世界,重新控制马六甲海峡,所面临的挑战可要比100年前的三佛齐王室后裔要大的多。与当年试图扼杀马六甲苏丹国的暹罗、满者伯夷相比,葡萄牙人在军事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更为重要的是,穆斯林商人们的选择,并不是马六甲苏丹国得已强大的唯一原因,郑和舰队的安全背书,才是其完成原始政治积累真正依靠。
如果亚齐苏丹国希望击败葡萄牙人,那么它也必须寻找一个强大的外援,才有可能做到。问题是在郑和身故之后,大明王朝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已经完全放弃了在海外的政治扩张(尽管还会有商业往来),更没有可能为了亚齐人的圣战,而专门组织一支舰队。亚齐苏丹国所期待的强援,只有可能从伊斯兰世界选取。从地理位置上看,印度是另一个可供求助的方向,尤其在这片大陆上,穆斯林在政治及海洋贸易上已经取向了主导权。只是在此之前,葡萄牙人已经击溃了印度穆斯林商人所策动的一次次反击。在家门口都无法对付葡萄牙人,更别指望他们能够在马六甲有所作为了。
那么,纯粹从实力上来看,谁又能够成为亚齐的强援呢?答案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东地中海如日中天的奥斯曼帝国。毫无疑问,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对巴尔干半岛的征服,足以让它担当伊斯兰世界指路明灯职责。问题是,即使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已经取得了埃及和红海的控制权,其与马六甲海峡之间还隔着一个印度洋呢。那么土耳其人有没有可能远赴马六甲,支支持当地的圣战事业呢?答案出乎很多人意料,在亚齐苏丹向奥斯曼帝国请求了支援后,土耳其人做出了积极回应
16世纪中叶的奥斯曼帝国正处在它的巅峰期,在“圣战”层面,不仅吞并原为东罗马帝国所掌控的巴尔干,更从神圣罗马帝国的庇护下,夺得了匈牙利的宗主权。然而葡萄牙人在印度洋的开拓,却为帝国的繁荣带来了一丝隐忧。原本为穆斯林商人所控制的印度洋贸易,尤其是能够带来暴利的香料贸易,在葡萄牙人的冲击下,受到了巨大损害。为此,在葡萄牙人刚刚抵达印度之时,奥斯曼帝国曾经联合当时还未被其吞并的埃及马穆鲁克王朝,与印度西海岸的穆斯林政权/商人一起,阻击葡萄牙人。不过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海战等一系列海战的胜利,葡萄牙人还是在印度站稳了脚跟。
现在亚齐苏丹国的强势崛起,给了奥斯曼帝国再次将棋下到东方的可能性。虽然二者之间的距离是如此的遥远,土耳其人还是派出了一支由15支船组成的舰队前往马六甲(公元1565-1567年)。这支舰队的任务并不止是直接马六甲战局,更多是通过带支技术工人,为亚齐提供欧洲先进的火炮、火药,乃至造船技术。使之在技术层级上,不至于被葡萄牙人拉开太远。
有了奥斯曼帝国的庇护与帮助,亚齐苏丹国迅速得以强大。针对马六甲的战事,一直持续到1575年。不过葡萄牙人还是抵御住了奥斯曼-亚齐联合舰队的攻击,保住了马六甲。这一波军事行动最大的收获,反而是攻陷了柔佛苏丹国,使一直视自己为马来诸苏丹国宗主的柔佛,被迫接受向亚齐妥协。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有点惊讶?一场以圣战为名的战争,最终却开始同室操戈。
其实大可不必为此感到意外,要知道第乌海战时,威尼斯人可以为伊斯兰联军提供了很大的技术支持(帮助拆运船只至红海)。无他,盖因为葡萄牙人所开拓的新航线,极大了影响了威尼斯人作为中间商的利益。亚齐与柔佛等国交恶也是如此,对于柔佛等马来亚国家来说,即使亚齐真的能够赶走葡萄牙人,接下来做的也一定是建立一个以马六甲城为者的,横跨马六甲海峡的“亚齐帝国”。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接受配色定位的柔佛、霹雳两国,以及那些本已独立的马来亚国家,反倒会失去独立地位,倒不如利用葡萄牙人的存在,在维持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局面。
这事情告诉我们,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需要维持,基于意识形态而作出的1+1等2的设定,在现实世界中很难实现。由于未能得到马来亚诸国的真心支持,亚齐最终暂缓了赶走葡萄牙的目标,转而用将武力对准了原马六甲苏丹国治下的其它地区。17世纪上半叶,彭亨、吉打、霹雳等苏丹国,相继被纳入了亚齐苏丹国的势力范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甚至还会看到,葡萄牙人与柔佛、北大年等马来苏丹国组成联军,一起与亚齐作战。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马六甲海峡三足鼎力的格局已然形成。无论是强势崛起的伊斯兰新势力—亚齐,还是旧势力的代言人柔佛,抑或是强势介入的葡萄牙人,都无法独占马六甲海峡和香料贸易的利益。这一僵局,直到荷兰人开始向东印度群岛扩张,才宣告打破。至于后面又发生了什么,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