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勉时代打登陆战,无疑是处处为弊端的选择,撒切曼帝国海军于年末再次入侵杰特拉维斯王国时,陆军已然全数近失,本土被联军攻占,故此番入侵便是以登陆战为主,况且这些海军多数本就是陆军转型而来,陆战水平并不很差,还有安地凯莉斯王国的王室海军作为背后力量,帝国皇帝才如此有把握打下杰特拉维斯王国,但它没料到王国境内其实还有反教势力的盘踞,且还是和魔女势力有过直接交流的巴洛斯反教廷军队,他们有领悟过魔女们的独到技术,说不准也和她们进行过技术交流,回想曾经,这项“可怕”的独到技术可是覆灭过一整个国家的,城区被腐蚀的破败不堪、不少被腐化成浊水的教廷军、四散而逃的居民,可想而知这样的势力得有多难应付。果不其然,就在帝国于1372年11月25日~12月9日间对杰特拉维斯王国的入侵中,在该国宗教军和巴洛斯反教廷军队的联合反击下被击退。
若问两方是怎么达成共识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王国本土宗教军若直接同帝国军一战,数量上则显然不占优势,何况入侵者不止一个国家,那两岛的丢失本因,便是那个国王专政的国度,安地凯莉斯王国所为。而在猎杀魔女的时候就了解到了这一势力的存在,也有过几次直接交战,为了保障国土安危,只能找上巴洛斯反教廷军队的领帅,商谈联合御敌一事,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大概可以形容此番局面。
那么,条件是什么呢?领帅提出的,是接管王国全方面政务,以此解放王国;宗教军方面提出的条件是保留本土宗教发展,也就是有愿者仍可以信奉他们的宗教。最后双方都同意了对方提出的条件,也难得见到王国宗教军的让步,将统治权直接让出显然不是什么小事,但即便不让出,之后也估么着会有“被迫”的情况,毕竟反教廷军队并不是可以小鉴的力量,伤亡多了反而更不容易将宗教一直传播下去,显然宗教军在这方面是有所深虑的。
第一次被击退后,帝国军便开始筹备兵力准备二次登陆,可...本土已然沦陷,又能上哪里筹备兵力呢?也只有控制区了。皇帝下达军令在控制区大批募兵,不限男女,不限年龄,这显然是打算把所有可能力量都聚集起来,可谁又想真的服从呢?定然不会全都参与募兵,所以帝国才特别制定了战时法条,即“违逆皇令者皆会杀死全系”,无论家里、整个家族有多少人,都会被帝国军送到指定场所集体屠戮,可谓残刑。人们为了不被处死,便只好听令参军,因时局的紧张,大多没训练多久就被送上了战场,成了剑下尸身,这项举措自然也会因其暴性适得其反,主在1373年1月6日往后,参军人数开始呈直线下降趋势,民心失衡,大多人开始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了解并参与到了反教势力中。
1373年2月1日这一天,是控制区人们第一次集体反抗帝国的重要日子,岛上人民参与到的维西反教廷军队先是将前威利斯联邦本土西部岛屿以十天时间控制在己方势力手中,是通过数量优势取胜,也牺牲了不少人士。
1373年2月14日,东部岛屿也掀起了民众反抗浪潮。被反教势力私下援助过武器的人们,成功在2月20日占领了帝国在该地设立的治府,驱离了所有帝国驻兵,届时前威利斯联邦本土完全解放。
帝国最后的驻地是西大陆西北方向的区域,于25日被史克劳雷反教廷自营军进攻。残存的帝国军经过十几日的抵抗,最终因后援不足、御地稀少落败,最后控制的区域被反教联军控制,撒切曼帝国灭亡。
如此混乱的时期,宗教势力基本已无暇无力顾及反教联军,才默许了帝国飞地被反教联军占领一事,于荣光教派而言无疑是减少了一位对抗者。
1373年3月15日,反教联军(反教势力)的巴洛斯反教廷军队与王国管理方,在都城埃尔加尼亚签订《国权转交先定条则》,决定现如今王国统治阶层由反教势力人员(主是巴洛斯反教廷军队人员)担任,保留境内宗教建筑及信仰文化,原统治阶级人员从事信仰引路及其他职务。至此,杰特拉维斯王国不再是宗教国,而是由巴洛斯反教廷军队一方的反教势力管理的民权主义国家,奉行民政为本,人民可无约束选择是否信仰宗教,但不能变动王国管理人员是非宗教势力一方这一认知,不能从事宗教乱国关联的游行、反抗运动,内心遵循民权主义。这一事件可谓是开辟了西大陆民权治国的时代,继承了原先共和人皆平等制度一些理念和法规,使西大陆即将迎来真正民主社会的时代。
3月17日,王国管理方宣布更改国名为【杰特拉维斯民权主义共治国】(简称“杰特拉维斯民权国”),宣布《共治国民权奉行大法》为境内一切法律依据本源,实行民权共治制度,进行民权主义治国,官方认准前贝肯纳斯帝国的共和人皆平等制度为民权主义思想诞生的先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