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天意文学 > 地缘看世界 > 第410节
日期:2011-02-2308:17:42
  
  理论上在秦国一支独大的情况下,任何一个诸侯都是没有实力和秦国单独PK的。秦国的实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国土足够大,且粮食、人口潜力巨大的平原区最多,渭河平原、运城盆地、临汾盆地、洛阳盆地、太原盆地、川西平原、江汉平原、汉中盆地、洞庭湖平原、。。。。。可以说,天下半数的产粮区都归属了秦国;二是秦国的“耕、战”政策,执行的是最到位的。就资源的利用率和权利的集中度来说,秦国都是最高的,也就是说,秦国本身就是一台高效率的战争机器。这点甚至后世的任何朝代都难以望其顶背。只不过这种以“法家”思想为主导的,高度集中的“耕战”体系,用来打天下固然可怕,但用来坐天下却是问题多多(弦崩的太紧了,容易断),所以秦朝二世而亡,后来的汉帝国吸取教训,用儒、道两学来平衡社会结构,并由此建立了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价值观。
  
  既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自对抗秦国,那么诸侯们唯一翻盘的可能性就是联合起来了。如果集中山东诸国的全部力量,还是可以从实力上压倒秦国的。就象长平之战,如果其他诸侯肯向赵国提供后勤补给,以赵国的战力和地形之利,完全可以在上党与秦国周旋到底,而不至于和秦国硬碰硬。只不过相比于高度集中的秦国,各怀心腹事的诸侯们,虽然都意识到了联合的重要性,但秦国谁出头就先打谁的威胁,大多数时候都还是愿意看着别人去和秦国死拼。即使能够“合纵”抗秦,这种松散的联盟亦无法持久,往往一场战役之后,无论胜负都宣告解体了。
  
  在秦国已经渗透到大梁西郊时,魏国终于有了国之将亡的感觉了。因为秦人这次是步步为营的将控制区延伸过来,而不是越地远征。如果让秦人站稳了脚跟,就算大梁城能够坚持个三、五年,被攻破也是迟早的事。所以魏国决心做一会盟主,挑头合纵,以抗强秦。想合纵的话,首先要给你的合作伙伴以信心,或者说能够有一个统帅,有过战胜秦军的经验。这个人选,当然非信陵君莫属了。虽然信陵君由于之前的犯上行为避祸于赵国,但并没有背叛魏国,他所需要的无非是一个安全保证罢了。现在的形势,魏国已经决心将国运交给信陵君去打理了,上任魏军以及联军主帅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不过这次合纵联盟中,并没有集中全部的山东诸侯。同样被秦国直接打压的韩、赵两国的加入,自不在话下。而之前在解邯郸之围中,已经主动出击过的楚中,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至于说燕、齐两国,就有些问题了。
  
  自从秦国决心从变化形势多样的“合纵边横”游戏中脱身,执行目标明确的“远交近攻”战略后,地处中央之国最东部的齐国就一直是秦国战略盟友。秦国对于这个盟友的要求就是,并不一定需要你出手相助,但最起码要保持中立。而齐国也很满足于这种状态,尤其是秦国的那块飞地“陶”,从此再也不会以齐国为扩张方向了。从战略上来说,这种做法当然是非常缺乏远见的。只是面对纷杂的国际形势,能够“安全”的躲在后面,静观形势之变,这种诱惑不是谁都能挡得住的。正因为如此,无论是赵国独自抗秦,还是魏国此次的合纵攻秦,齐国都摆出了一付事不关己的态度。至于说燕国,他们则刚刚经历了一场失败,暂时还没有恢复元气,所以也没有参与此次联盟。也许会有人感到奇怪,现在大家共同的敌人就是秦国,而从地缘格局上来看,秦国现在无论如何也不会和燕国发生正面冲突,然后是燕国的北境被东胡所攻破了?事实并非如此,燕国的这次其实败于赵国之手,不过起因却还是因为秦国。这个世界上雪中送炭的少,落井下石的却也总是有。在坐山观虎斗,并得知赵国的四十万精锐尽陷于长平之后,燕国感到自己向南扩张的机会终于到来了。问题燕国的动作还是有点慢(或者说观察的时间长了点),并不是在赵国新败于长平之时丢这块石头,而是在邯郸围被解之后伐赵(前251年)。当然,这个时候的赵国仍然面对秦国的巨大压力和蚕食,但已经可以稳住阵脚的,因此燕国的这次南侵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燕国希望在赵国临死之前也分一杯羹也并不为过。毕竟秦国一旦灭了赵国,接下来就会与燕国发生直接的地缘冲突了。能够在此之前为自己多获取些缓冲之地,也算是务实的打算。只不过燕国对于形势的判断,还是不够精确。出击的时机不是最好(索性和秦军联手,倒也能达成目的)是一方面,对于赵国的战争潜力也存在误判。要知道,赵国虽然在南线遭遇了惨败,但在北线还有数十万用了防御匈奴的军队。即使邯郸有失,赵国也还是有能力向北退却,以滹沱河为防线和秦国继续周旋下去。即使是这块中山国故地再失,赵国也还有机会退守“北三郡”(后来也的确如此),也就是说,赵国并没有那么容易亡。这块石头除了引火烧身以外,并没有太大意义,即使赵国因为燕国下的这块石头而支撑不下去的话,难道面对更为强大的秦国,燕国就更加有机会了?
  
  要出门了,就写到这了,祝大家一天工作、学习顺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