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天意文学 > 地缘看世界 > 第588节
日期:2011-12-2001:44:45
  
  我们之前也分析了,巴勒斯坦地区虽然不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基本容纳了这个星球上的各类地形,其内部也可以划分出好几个亚板块来。从犹太人“买回”迦南之地的计划来看,精于计算的他们,并不会把钱撒向巴勒斯坦的每一个角落,而是会根据这些亚板块的地缘价值,来选择重点突破地区。这倒是和军事上“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路是一致的。至于说,巴勒斯坦地区内部,又可以分为哪几个亚板块,他们又各自有什么样的地缘价值,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分析的。
  
  就基本地形来说,由于西亚裂谷的存在,巴勒斯坦地区整体呈现“两高两低”的结构。而这在种地形结构中,被沿海平原和裂谷包夹的,裂谷西侧山地,无疑是整个地区的核心板块所在。从安全的角度看,谁能够占据这条高地,谁就能够对两侧的低地带,形成强大压力。而那让犹太、基督、伊斯兰三教都魂牵梦萦的“耶路撒冷”,正是在这片核心高地上。
  从地理结构和环境上来看,这条核心山地本身也并非是铁板一块,而是可以再被分割为三部分。首先我们在地形图上(参见《迦南之地地理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到,在整条山地带整体呈“北高南低”的走势。在山地带的北部,有一片明显的,东西向的断裂带,将之分割为两部分。其中海拔较高的北部,被称之为“加利利山脉”,南部海拔相对较低,地势相对更平缓的区域,则被称之为“中央高原”。既然有“中央高原”的称呼,说明这片高原的南部,应该还有一个独立的高地区。情况也的确如此,在中央高原所在的那部分山地,开始向南延伸并走低时(大致和死海南北两部分的分割点,在一条直线上),它开始受到红海两岸强烈的热带沙漠气候所影响,所以中央高原以南,一直延伸到红海的区域,都被打上了另一个更能体现它特质的标签“内盖夫荒漠”。
  
  从地理环境和地缘位置来看,居中的“中央高原”无疑是整条山地带的核心区域,并由此而成为了整个巴勒斯坦地区的核心板块。就我们的解读内容来看,将地理单元划分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不过如果你对犹太人的历史特别感兴趣的话,那么按照当年犹太人内部的行政划分,中央高原还可以被南北分割为“撒马利亚山地”、“朱迪亚山地”(耶路撒冷所在地),而中央高原过渡到沿海平原的区域,还可以单独成为板块——“施腓拉低地”(相对高原就是“低地”了)。对这样小的一个地缘板块,做如此细致分割,看起来实在没有必要。尤其是在习惯了“地大物博”概念的中国人看来,这颇有点“螺丝壳里做道场”的感觉。只是时光倒流个二三千年,这片微缩“世界”的每一个拥有独立地理特征的亚板块,都曾经生活过不同自我认知的族群。而犹太人也相当于打了一场小型的“世界大战”,才把上帝的这块试验田最终统一在犹太王国的大旗之下。
  
  相比南部被内盖夫荒漠所覆盖的地区,中央高原和加利利山脉的水资源保有量要好的多,也能容纳更多的城镇(现在没有古典时期好了,很多区域需要机井抽水)。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受到死海的南部内盖夫沙漠的影响,中央高原西侧面向死海的一面,很早就已经荒漠化了。这种荒漠化的环境,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当然没有太大价值了。不过这倒是为那些热衷于“修道”的宗教人士,提供了一个既能近距离瞻仰圣地,又能够避世修身的好去处。反正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来说,物质方面的需要是能够最压缩到最低限度的(所以你如果去旅游的话,可以在那自荒地中,看到不少修道院)。
  
  单从地缘位置和宗教感情来看,犹太人“买回”迦南的计划,应该将耶路撒冷所在的中央高原作为第一重点。然而现实的犹太人,并没有一开始就向这块核心之地渗透,而是把目光锁定在沿海平原之上。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犹太移民基本都是渡海而来的,首先从沿海地区购买土地,建立定居点,更符合步步为营,层层推进的原则;另一方面,从地缘特点来看,沿海平原也拥有更好的农业潜力,和更多的人口承载量。其实说起来,经过二千多年的离散史,犹太人早已从一个一心耕作这片“流奶与蜜之地”的农耕民族,转变为一个完全和农业生产脱节的民族了。这当然不是犹太人本身不愿意从事看似低产出的“农业生产”,而是没有人会给他们一片可以永久居住,并耕种的土地。
  
  今天我们谈到以色列的成就,会经常提到它在农业方面的成就。不得不说,这个意识力超群的民族,的确在迦南之地创造了奇迹。即使是在我们刚才判定,不适合农业生产的内盖夫沙漠,犹太人也经营出了一片片绿洲,假以时日。犹太人并非没有可能象他们当年“由点及面”渗透巴勒斯坦地区那样,将占以色列国土面积一半以上的荒漠地区,尽数改造成为“流奶与蜜之地”(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的,沙漠面积在减少的国家)。
  
  犹太人改造迦南之地的行动,并非始于以色列建国以后,而是在他们踏上巴勒斯坦,从阿拉伯人手上购买到第一片土地时就开始了。在那时的犹太人看来,建国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经营好自己手上的农场,就是这个梦的开始。尽管在我们看来,上帝已经抛弃犹太人两千多年了,但在犹太人决心重返迦南的那一刻起,上帝似乎眷顾这群“上帝的选民”了。相信上帝的人,总是会告诉我们“上帝是公平的”;不一定信仰上帝的人,也常常认可“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这句话。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所需要的“公平”和“机会”,正是在他们最不善长,而又持之以恒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
  
  今天就写到这了,祝大家晚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