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天意文学 > 地缘看世界 > 第735节
日期:2012-09-1413:44:01
  
  这几天,无论线上线下,钓鱼岛都成热点了,我个人也被问了N次了。最夸张的是,已经有朋友的家长,准备存粮备战了。最后再把观点总结罗列一下好了:
  1、中国目前不会登岛,或者说把夺岛作为此阶段的目标;
  2、中国这段的战略目标,是和日本在领海一带形成共存的事实。如果日本最终妥协的话,双方在钓鱼岛领海可能会出现,类似金门炮战的,外硬内和的周期性“冲突”。初期不排除有碰撞的可能性,但如果形成新平衡,隔空喊话应该是最常见的状态;
  3、在日本原来完全控制钓鱼岛及相关海域的背景下,日本方面是不可能在书面,甚至口头承诺,维持领海共存状态的。只能是一种在中国压迫下被迫接受的默契。而基本状态,就是我之前说的“日内中外”。或者说日守、中攻的状态。
  4、双方都没有付诸战争的打算,即使是小规模的军事冲突,爆发的可能性也非常低。
  
  其实中国在本轮冲突中,战略目标就是在钓鱼岛形成领海共存状态,而不是实际掌握钓鱼岛的控制权(也就是所谓“黄岩岛模式”)。长期的战略方向,则将钓鱼岛主权争议实质化,并最终进入谈判进程(之前因为日本完控之下,日本其实并没有谈判解决的意愿的)。这个战略方向在撞船事件发生后,就已经分析解读过了。就我个人来说,关注点更多的是这个阶段性目标什么时候能够实现。至于为了完成这个战略目标,实施哪些战术手段,倒并没有去时时关注。所以经常是大家跟我说了,又出现了什么变化,我再去关注相关新闻。
  
  钓鱼岛的问题,在我这就到此为止了。毕竟我的分析方法,是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结果的。天天跟着新闻分析也没意义。当然,大家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尽可能继续讨论。帖子里也难得热闹一回。
  日期:2012-09-1500:32:25
  
  假如张骞和他的后来者,经由陇东高原翻越六盘山,进入陇西高原的话,他们并不能象走陇关道那样,很快找到东西向的“渭水”来指引道路的方向。在陇西高原中北部分布的河流,实际上被分成了两个系统,东、南的河流向南注入了渭水;西、北的河流则向北直接汇入了黄河。如果你在穿越六盘山——陇山之后,一定要回归到渭水河谷,再继续西行的话。那么无论是从萧关道还是陇关道出来,都很快能够找到一条渭水支流帮助自己向南转向。只不过,
  
  以陇西高原复杂的水系走向而言,旅行者并无法完全利用一条河谷,就横穿整个陇西高原。无论你决心走南线,借助渭水河谷西行,还是从一开始,就决心从陇西高原中、北部穿行,最后一步都必须借助那些北流入黄河的河流谷地,才能到达黄河岸边,并最终转入河湟、河西等板块。既然没有一条现成的天然通道可供利用,那么道路选择者所重点关注的,就应该是地理距离的远近了。也就是说,在沿途地理形态相似的情况下,直线距离越近的方案,越有可能成为干道。当然,直线距离的远近,并非是唯一的标准。是否有充足的水源补给、是否能够尽量多的利用天然河谷通道,以及区域行政中心的位置,都有可能影响到主干道的走向。可以这样说,陇西高原的每一个重要城镇,都有证据声称自己在某一时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上述因素,假如旅行者决定从萧关道,也就是北线开始横切陇西高原的话,他们在前半段的旅程中,应该会尽量遵循几何原则,选择最短的路线,横穿陇西高原。这是因为,由六盘山脉主脉(西侧)发源的河流,最终都是南流入渭水的。要是试图沿着这些支流一路向前的话,对于希望从北线进入河西走廊的旅行者来说,显然是在绕路。不过在行程过半之后,旅行者会很快就会发现第一条可以把他们直接带到黄河岸边的河流——祖厉河了。只不过这条发源于陇西高原中部的河流,是一条南北向的河流。旅行者们需要在进入祖厉河谷之后,转而向北,在陇西高原的西北河口处,也就是现在甘肃省靖远县渡过黄河。
  
  沿祖厉河北上渡过黄河的旅行者,继续保持西偏北方向的话,他们很快就可以从乌鞘岭东端,也就是海拔最低处进入河西走廊。无论从绕开地理障碍,还是规避对手防线的角度来看,这样一条路线都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这样一条看似合理的线路,本身却也存在一个重大缺陷,那就是缺水。这种缺水的感觉,在跨越黄河之后就会很明显的感觉到。因为从地理结构上看,这条线路所经过的区域完全暴露在阿拉善戈壁的风沙面前。那些来自乌鞘岭和天上的淡水,在面对阿拉善戈壁时,根本没有机会形成连续的绿洲带。旅行者们必须在穿行大片荒漠地带之后,才能到达石羊河流域的地缘核心——武威地区。
  
  尽管在后面漫长的西域之旅中,张骞和他的后来者们,将要经常性的面对这样大片的荒漠地带,并且只能依靠那些点缀在荒漠中的绿洲来进行补给。但就陇西高原进入河西走廊这段路程来说,他们完全有机会选择一条不用为水发愁的线路。最起码,单从“水”的角度来看,走南线沿渭水河谷,经另一条北向注入黄河的支流“洮水”水系,进入湟水河谷。再由湟水河谷,经大斗拔谷插入河西走廊中部的路线,就肯定不有缺水的担心。只不过,这样一条线路在距离上并不占优。绕行湟水河谷这样一个高原板块,所增加的地理难度和地缘风险,更会加深通道维护者的担忧。
  
  事实上,如果仅仅希望从黄河到乌鞘岭的这段路线,应该有足够的淡水补给,甚至有天然的河谷通道可供利用的话。张骞和他的后来者们,并不一定要深入到湟水河谷后,再冒着风险穿越祁连山脉。他们完全有机会在渡过黄河后,选择沿青藏高原边缘(祁连山脉东边缘)向乌鞘岭方向进发,最终在乌鞘岭的西端翻越山岭。在越过乌鞘岭分水岭之后,旅行者们马上就可以找到发源于乌鞘岭西北部的石羊河上游河流,带他们无缝接入河西走廊绿洲带。
  
  简单点说,这样一线算作陇西道中线的线路,实际上是在渡过黄河之后,就开始沿青藏高原边缘行走了。在就是说,在正式进入河西走廊之前,旅行者们就开始受益于祁连山上流下来的河水了。对于他们来说,利好消息并不止于有机会免受缺水之苦,因为这样一条沿青藏高原边缘,连通黄河与乌鞘岭的通道,本身就是一条天然的河谷通道——“庄浪河谷”。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