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天意文学 > 地缘看世界 > 第736节
日期:2012-09-1523:00:10
  
  庄浪河是位于大通河北部的一条几乎与之平行的河流。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在于,都源自于祁连山,且最终都东南方向注入黄河的一级支流;而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庄浪河谷的位置,其实已经在祁连山或者说青藏高原的外围了。相比大通河谷那山高水急的峡谷结构,一面紧靠青藏高原,承接高原来水;一面对接黄土高原,获得更宽纵深的“庄浪河谷”,最起码在通行条件上要有利的多。溯流而上的话,我们会发现庄浪河的发源地,就是在乌鞘岭与祁连山主脉的结合部。
  
  如果准备进入河西走廊的旅行者,在渡过黄河之后,决定选择大通河谷继续他们的行程的话,相信沿途的高原、峡谷地貌很有可能会让他们丧失继续走下去的勇气。即使一定要在进入河西走廊之前,先绕到祁连山南去领略下高原风光,最好的选择也是与黄高原海拔、地貌相似的湟水河谷。而如果认为选择庄浪河谷入河西走廊的话,中间必须翻越乌鞘岭最高处,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执意从乌鞘岭东端绕行的话(也就是之前分析的北线),那么这一路上淡水补给就不能保证了。
  
  无论从淡水补给,还是通行难度、通行距离来看,庄浪河谷的优势都十分明显。而这样一条连接黄河与河西走廊的战略通道,后来也的确成为了丝绸之路在这一区域的主干线。至于乌鞘岭的翻越难度,其实也并不高。如果你有幸坐车经过穿越兰州——永登——天祝——古浪的312国道(G30高速也可以),就可以全程体会下,古人在穿越庄浪河谷和翻越乌鞘岭的感觉了。到时候你就会发现,公路在翻越乌鞘岭时,其实是有现成的谷地可以利用。古典时期往来于此的旅人,可以毫无压力的跨越这道分水岭,由庄浪河转接入石羊河流域。
  
  当然,这种毫无压力指的是地理结构上压力。这样一个山、水相连的狭长战略通道,你很难想象军事家们不会想办法在此设防。尤其是一直对河西走廊能够持续留在中央之国版图内,心存疑虑的中原王朝。所以我们会看到,当汉帝国完成他对河西走廊史诗般的征服后,一代天骄霍去病很快就在庄浪河谷筑起了一条防线,并沿着与乌鞘岭平行的方向东延伸至阿拉善高原。这条防线的核心控制点就在乌鞘岭南,现在的甘肃省“永登县”北,史称“令居塞”。
  
  既然庄浪河是一条入黄河的支流,那么按照一般的地缘规律庄浪河与黄河相交的三角洲地带,应该是连接庄浪河谷与陇西高原腹地(河东)的枢纽。假如帝国最终决心将河西走廊与陇西高原置于同一建制之下的话,那么在这样一个点上建制的城邑,无疑是最有机会成为该行政区的行政中心的。更为吸引人的是,湟水(大通河)与的入河口,与庄浪河口是如此的接近。这意味着,建制在这两个河口地带的城邑,能够拥有双重的地缘价值。即能够帮助帝国控制通往河西走廊的战略通道,又可以将影响力延伸到湟水河谷乃至整个河湟谷地。
  
  如果帝国的政治家或者我们面前,所呈现的是一张只显示基本河流和行政区的地图,相信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有上述想法。然而当我们看到的是一张高精度的地形图,或者实地去考察一下时,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三河相汇的河谷地带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亿万年前的造山运动,使得这里的河谷横向纵深有限。对于一个需要管理如此之大区域的地缘核心来说,它的地缘潜力多少有些不足。毕竟如果没有足够大的河谷平原,来发展农业,承载较多的人口。仅仅是一个区位优势的话,这个地缘枢纽能够承担的,很可能仍然只是交通、军事方面的任务(就象那些依要塞而生的城镇一样)。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为这个能西控河西、河湟两大板块的战略要点感到遗憾,毕竟这样的区位,如果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是很有机会成为西部中心城市的。不过我们也不要太遗憾,因为早在二千多年前,汉帝国就已经在它的东面不远处,发现了一块由黄河水冲积而成的,拥有足够纵深的河谷平原来承担这个重任。传说帝国在此筑城以控河西之地时,曾经挖出过金子,因此建制于此的城邑被命名为“金城”。而它现在的名字相信大家会更为熟悉,那就是以拉面闻名天下的甘肃省会“兰州”。
  
  以这片河谷现在行政区来为之命名的话,我们可以称之为“兰州盆地”。很显然,如果陇西高原——河西走廊河、河湟谷地要放在一个行政区的话,兰州盆地会是地缘中心最合适的选择。那些穿越陇西的旅者,不仅可以在帝国建筑于此的“金城”中获得补给,更可以在到此之后,再思考到底是走湟水河谷(南线),还是庄浪河谷继续他们的丝绸之路。
  在汉帝国以陇西高原为基地,在黄河以西地区开疆扩土时,基本就是按照我们刚才所设想的陇西、河湟、河西走廊为核心区,共同建制一个一级行政区的思路来划定行政区的。这样一个一级行政区,在汉代被称为“州”或者“刺史部”(共十三个)。史称“凉州”或“凉州刺史部”。当然建制这种东西,是一直在变化的。不过以“凉”这个地缘标签来标准陇山以西地区(也就是扩大化的“陇西”概念),却一直保留了下来。鉴于它在中央之国的位置,民间更习惯于将这一地区称之为“西凉”。相信年龄稍长的人,“西凉”二字一定勾起了不少回忆。在那些带有浓厚军事色彩的历史评书中,西凉一词出现的频率是相当高的。说到这里,不得不再表扬一下汉字的魅力,以及娴熟利用这些汉字,标注地名的人。在大部分时候,这些地名都能够把它的代表的地缘板块中,最突出的地缘特征表现出来。好像“西凉”二字一样,不仅显示了它在中央之国核心区的方位,也让我们马上感受到了这一板块那更加寒冷的气候。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