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7-1101:42:31
托尔萨河最终汇入的河流是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迂回而来的雅鲁藏布河下游之水。当然,这个时候,这条能够同时收集喜马拉雅山南、北两坡淡水的河流已经改了个印度名——布拉马普特拉河了。在托尔萨河汇入布拉马普特拉河之后,这条已经拐了马蹄形大弯的大河,很快又将向南拐一个接近90度的大弯,并最终与恒河相汇注入印度洋了。在拐弯之前,布拉巴普特拉河基本是与喜马拉雅山脉平行,或者说和它上游的雅鲁藏布江平行而流的,只不过二段河流的方向正好相反罢了。之所以会有这么怪异的流向,是因为在喜马拉雅山东南角,有一条隶属的“那加——诺开山脉”(南亚、东南来地理分割线)的山地“卡西山”为之托底。使这段由西向东流向的河流,实际处于两山之间。基于这种地理结构,我们也可以称一地理单元为“布拉马普特拉河谷”。
从河谷低地的纵深来看,下游的布拉马普特拉河谷,要远超上游的雅鲁藏布江河谷。这也使得今天建制于此的印度阿萨姆邦,在人口上拥有对西藏的巨大优势(河谷人口超千万)。不过,尽管两个板块实际同饮一江水,并隔山相望。但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实际上使得二者之间并地缘矛盾。高原土著并没有兴趣凭借高地优势,下降到海拔相隔几千米的低地上来发展;而包括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在内的南亚低地板块,也没有兴趣有能力,将人口迁移至喜马拉雅山上去(更别说青藏高原了)。真正能够参与布拉马普特拉河谷争夺的,还是低地民族。
在这场争夺战中,最初通过自然渗透而占据优势的,是来自中南半岛的民族(泰族等)。这似乎也让很多垂涎印度东北地区朋友看到了希望。问题是,作为英属印度的政治遗产,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已经是印度的一部分了。而同属低地民族的“印度斯坦人”(印度占据北部恒河流域的主体民族),向此渗透、定居的难度要明显低于克什米尔。在经过印度政府数十年的移民之后,今天的印度东北地区那些黄种土著的人口比例,已经快跌破一半了。这看起来,和中国在西域的经营情况很类似。不过,印度在文化上的优势显然要更明显。这并不是说印度文明要优于华夏文明。而是说宗教天然所具有的扩张性、同化性,要强于华夏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天下”模式。正因为如此,在印度还没有得到布拉马普特拉河谷的时候,那些黄皮肤的土著大多都已经成为印度教徒了。虽然印度要想彻底融合东北地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对于种族结构本来就足够复杂的印度来说,共同的宗教信仰才是它能成为一个完整、独立地缘板块的基础(相比之下,中国在这方面还任重而道远)。
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卡西山西端拐过那弯这后,又被改了一个新名字——贾木纳河。这个变化源与它进入了一个新的板块、新的国家。控制这个板块和国家的族群叫作“孟加拉”。从地理背景来看,孟加拉人所生存的这片水网密布的土地,可以被称之为“恒河——贾木纳河三角洲”。由于孟加拉国的独立,我们在一般的行政地图上就可以看出,亚东谷地能够同时指向恒河平原、布拉马普特拉谷地、恒河——贾木纳河三角洲平原,三个人口密集的平原板块。控制这个一个突出部,对于西藏乃至整个中央之国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亚东在地缘位置上的重要性,并非在今天才体现出来。事实上,基于亚东谷地的地理结构以及与卫藏地区的地缘关系,亚东地区一直以来都是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与南亚次大陆交流的重要战略通道。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水系结构中,更清晰的看到这一点。当我们沿托尔萨河——亚东河,穿越喜马拉雅山南坡地带后,很快就能够接入另一个处于雅鲁藏布江水系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之间的山间盆地。这个盆地的核心是一个叫做“多庆错”的高山内流湖。从亚东河进入多庆湖盆,并不用费力翻越太高的分水岭。而同样的,从多庆错进入北部的雅鲁藏布江流域也几乎没有障碍。为之接入雅鲁藏布江河谷的是一条我们之前已经提过了河流——年楚河。
年楚河的下游与雅鲁藏布江的河口地带,就是后藏的地缘中心——日喀则。也就是说,从日喀则出发的话,可以经这条由年楚河——多庆错——亚东河所组成的,切割喜马拉雅山的低地带,避开难以通行的雪线进入到南亚次大陆,并选择进入三个重要的平原地带。结构拉萨河谷在拼接“羊八井盆地”时的地缘优势。我们可以拉出一条从安多藏区接入拉萨——日喀则——亚东,直至南亚次大陆的,纵向切割整个青藏高原的交通线来。再结合雅鲁藏布江河谷本来所具备的横向交通功能(除了可以内部交流之外,还可向西向东,对接另外两个藏区亚板块——康巴和阿里)。拉萨——日喀则一线,在整个青藏高原的地缘枢纽地位,就此被确立起来了。
在雅鲁藏布江河谷中段(也就是卫藏核心区)地缘优势地位确立这个问题上,南亚次大陆和它所承载的印度文明,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喜马拉雅山是一个完全将青藏高原与南亚隔绝的障碍,那么雅鲁藏布江河谷并没有可能成为整个青藏高原的地缘核心。相反,与中央之国核心区更为接近的安多、康巴板块会很有机会,从华夏文明汲取文化、技术优势,并最终以自己为中心辐射喜马拉雅山北麓。
然而就青藏高原相邻的诸多板块来说,南亚次大陆北部在文明上的先发优势,以及在文化上的辐射能力都是最强的。最起码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的公元前五世纪,入主南亚的雅利安人,已经将恒河平原经营成为一片邦国林立、文化昌盛的文明之地了。而后来渗透青藏高原,乃至中亚、东亚的佛教,也已经在雅鲁藏布江河谷所对应的恒河平原发展成熟了。在拥有亚东谷地等众多与恒河平原对接通道的背景下,占据雅鲁藏布江河谷的高原部落,最终得以厚积薄发成为整个青藏高原主人。
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发力,以及“卫藏”地区能够凭借“菩萨”成为整个藏区的地缘核心,源自于公元7世纪在此建立的吐蕃王朝。也正是这个让唐帝国头疼不已的高原王朝,第一次统一的青藏高原,并让雅鲁藏布江河谷直接获得了与东亚地区交流的管道。从此之后,雅鲁藏布江河谷以及整个青藏高原,就实际处于东亚、南亚两大文明板块的共同影响之下。这种情况至今仍在持续当中。
现在的问题是,雅鲁藏布江河谷一定就是最早从南亚文明中汲取养分并崛起的板块吗?要知道,在雅利安人经营之下成为文明之地的恒河流域,并非是南亚次大陆的文明起源地。早在雅利安人入主之前,与两河流域地理距离、气候环境更接近的印度河流域,就已经诞生了成熟的“印度河文明”。即使在雅利安人入主南亚的初期,他们也是在融合、吸收土著民族所创立的印度河文明。在这种情况下,生活在雅鲁藏布江河谷的部落,受到文明辐射的时间很可能要低于青藏高原中,那部分隶属印度河流域的亚板块。至于这个板块到底叫什么,又有什么地缘证据能够证明这点,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